日前,有消费者反映,使用“国补”资格购买商品退货后,“国补”资格并未返还到自己账户。据人民网报道,除了退货未退“国补”资格,还有不少“国补”消费者在售后环节遭遇价保难等问题。
近年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成效显著,今年“国补”政策加力扩围,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但据报道,售后拖“国补”后腿的现象不在少数。比如消费者因商品有瑕疵退货,20%政府补贴被平台以小额满减优惠券代替;数码产品激活签收后,商家拒绝提供退还服务;“国补”订单是否参与平台价保规则不明……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国补”售后问题成为投诉热点,因商家原因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等行为亟待规范。
真金白银的国家补贴,就是要让消费者百分百受益。有的消费者正是因为有“国补”才愿意更换家电等,商家、平台在售后环节添堵,会挫伤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国补”初衷背道而驰。“国补”补贴的是消费者,“国补”消费品能否参与保价等,消费者应有知情权;属于消费者的补贴资格,要求原路返还合情合理。“国补”给了商家等以价格换销量、以服务赢人心的机遇,商家何必为了眼前利益跟消费者耍心眼?
“国补”越是给力,越需要疏通消费场景中的堵点。目前,湖南、上海等地均明确退货退款后补贴资格退还或重新领取的时间和方式。各地不妨借鉴经验,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针对“国补”消费品价保规则模糊等行为,监管部门也应当及时出手,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