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祭心意岂可被“排名”

2025-04-08 07:12 来源:北京晚报

据法治日报报道,随着网络祭扫方式兴起,网络祭祀平台上出现高价虚拟的祭品花样繁多、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乱象,令网友直呼荒唐。

在网络创建纪念馆祭祀逝去的亲人,已成祭祀新形态、新渠道。网络祭扫可以跨越时空表达哀思,也有利于推动绿色和文明的祭祀风尚。然而,诸如设置“香火排行榜”、高价祭品、诱导充值等乱象,把用户对逝者的情感与付费排行榜直接挂钩,将祭祀内涵世俗化、物欲化。比如有的平台上,一个虚拟的豪华别墅售价高达数百元、限时“豪华祭祀套餐”售价1000多元。成本近乎为零却冠以“孝心无价”的噱头,如此“排行榜”极易衍生攀比消费,扭曲祭祀本意。利用用户对逝者的情感,设置种种套路,打收割钱财的算盘;利用用户对逝者的心意敬意,做出一笔笔充满铜臭的生意,商家可谓利欲熏心。凡此种种,消解网络祭祀严肃性,也侵害用户利益;非但谈不上绿色文明,还是对网络清朗空间的污染,是对社会价值和公序良俗的侵蚀。

所谓香火排行榜,是依据用户购买的虚拟祭祀品数量多少、价格贵贱等因素生成。也就是说,用户的祭祀品、充值等消费金额越高,“香火值”就越高、排名就越靠前。任何一个“排行榜”,都需要公平公正、权威透明,而这些网络平台刻意设置价格不等、花样繁多的祭品,诱导用户充值打榜,显然没有什么可信度。更为重要的是,早在2023年3月底,中央网信办、民政部就曾发文规范网络祭扫秩序,提出网络祭扫平台不得借机敛财和诱导充值,严禁设置“香火排行榜”等诱导充值的功能;民政部起草的《网络祭祀要求》也明确要求服务平台不应提供宣扬封建迷信类的虚拟祭祀物品。

时至今日,一些网络平台还在大排特排“香火榜”,既说明平台对国家规定置若罔闻,也说明监管部门对此听之任之。整治网络祭祀乱象,既要平台自觉自律,更关键的是要强化监管,明晰网络祭祀的环节、内容、平台责任等。比如平台通过“排行榜”制造攀比心理,诱导用户非理性充值,可能被认定为“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或公平交易权”,需承担退款、赔偿等责任。需要提醒的是,祭祀消费者也应多些理性,自觉辨别并抵制网络祭祀的“圈钱”套路;对逝者的情感深厚与否不在网络“排名”高低,切莫盲目跟风攀比;发现侵害自身权益的乱象,要勇于举报投诉,共同挤压“香火排行榜”的生存空间。

慎终追远,是每一位祭祀者的质朴情感,不容套路作祟、疯狂圈钱。网络祭祀虽是在虚拟空间表达心意情感,但绝不是乱象野蛮生长的法外之地。只有强化监管、规范运行,让网络祭扫回归纯粹,绿色文明祭祀新风尚才能蔚然成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祭心意岂可被“排名”

2025年04月08日 07:12   来源:北京晚报   李松林

据法治日报报道,随着网络祭扫方式兴起,网络祭祀平台上出现高价虚拟的祭品花样繁多、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乱象,令网友直呼荒唐。

在网络创建纪念馆祭祀逝去的亲人,已成祭祀新形态、新渠道。网络祭扫可以跨越时空表达哀思,也有利于推动绿色和文明的祭祀风尚。然而,诸如设置“香火排行榜”、高价祭品、诱导充值等乱象,把用户对逝者的情感与付费排行榜直接挂钩,将祭祀内涵世俗化、物欲化。比如有的平台上,一个虚拟的豪华别墅售价高达数百元、限时“豪华祭祀套餐”售价1000多元。成本近乎为零却冠以“孝心无价”的噱头,如此“排行榜”极易衍生攀比消费,扭曲祭祀本意。利用用户对逝者的情感,设置种种套路,打收割钱财的算盘;利用用户对逝者的心意敬意,做出一笔笔充满铜臭的生意,商家可谓利欲熏心。凡此种种,消解网络祭祀严肃性,也侵害用户利益;非但谈不上绿色文明,还是对网络清朗空间的污染,是对社会价值和公序良俗的侵蚀。

所谓香火排行榜,是依据用户购买的虚拟祭祀品数量多少、价格贵贱等因素生成。也就是说,用户的祭祀品、充值等消费金额越高,“香火值”就越高、排名就越靠前。任何一个“排行榜”,都需要公平公正、权威透明,而这些网络平台刻意设置价格不等、花样繁多的祭品,诱导用户充值打榜,显然没有什么可信度。更为重要的是,早在2023年3月底,中央网信办、民政部就曾发文规范网络祭扫秩序,提出网络祭扫平台不得借机敛财和诱导充值,严禁设置“香火排行榜”等诱导充值的功能;民政部起草的《网络祭祀要求》也明确要求服务平台不应提供宣扬封建迷信类的虚拟祭祀物品。

时至今日,一些网络平台还在大排特排“香火榜”,既说明平台对国家规定置若罔闻,也说明监管部门对此听之任之。整治网络祭祀乱象,既要平台自觉自律,更关键的是要强化监管,明晰网络祭祀的环节、内容、平台责任等。比如平台通过“排行榜”制造攀比心理,诱导用户非理性充值,可能被认定为“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或公平交易权”,需承担退款、赔偿等责任。需要提醒的是,祭祀消费者也应多些理性,自觉辨别并抵制网络祭祀的“圈钱”套路;对逝者的情感深厚与否不在网络“排名”高低,切莫盲目跟风攀比;发现侵害自身权益的乱象,要勇于举报投诉,共同挤压“香火排行榜”的生存空间。

慎终追远,是每一位祭祀者的质朴情感,不容套路作祟、疯狂圈钱。网络祭祀虽是在虚拟空间表达心意情感,但绝不是乱象野蛮生长的法外之地。只有强化监管、规范运行,让网络祭扫回归纯粹,绿色文明祭祀新风尚才能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