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5-04-08 0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对此,中国以精准反制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再次强调,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充分体现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一贯立场,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再到如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与世界深度交融、共同成长,中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时也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发展沃土,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合作已成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唯有追求合作共赢,寻找各国利益汇合点,才能实现彼此成就。相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已失去市场,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终将反噬自身。

  当前,全球发展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阴云不断聚拢,关税讹诈愈演愈烈,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迎来又一个承压时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自身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为世界经济贡献正能量。

  中国对外开放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跃升。以更大力度改革完善外资投资促进机制,平等对待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中国稳外资20条”正式发布,继续在外资准入上做“减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加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开放新举措。此外,中国还积极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新一代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速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已推动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未来,随着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稳步推进,将释放出更大国际合作发展活力。

  中国始终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坚定维护者。面对美国关税壁垒等保护主义行径,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朝着更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的方向改革。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积极关切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唯有以开放包容消弭分歧,世界经济巨轮方能在逆流中持续前行。中国愿与所有坚持公平和正义的国家并肩前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汇聚开放合作的蓬勃力量,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5年04月08日 0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对此,中国以精准反制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再次强调,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充分体现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一贯立场,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从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再到如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与世界深度交融、共同成长,中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时也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发展沃土,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合作已成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唯有追求合作共赢,寻找各国利益汇合点,才能实现彼此成就。相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已失去市场,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终将反噬自身。

  当前,全球发展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阴云不断聚拢,关税讹诈愈演愈烈,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迎来又一个承压时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自身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为世界经济贡献正能量。

  中国对外开放正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跃升。以更大力度改革完善外资投资促进机制,平等对待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中国稳外资20条”正式发布,继续在外资准入上做“减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加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开放新举措。此外,中国还积极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新一代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速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已推动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未来,随着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稳步推进,将释放出更大国际合作发展活力。

  中国始终是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的坚定维护者。面对美国关税壁垒等保护主义行径,中国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朝着更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的方向改革。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还积极关切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唯有以开放包容消弭分歧,世界经济巨轮方能在逆流中持续前行。中国愿与所有坚持公平和正义的国家并肩前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汇聚开放合作的蓬勃力量,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