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火热,理性消费不能“熄火”

2025-04-07 10:56 来源:红网

“吃谷”“晒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商场开起了一家家“谷子店”,客流爆满;多只“谷子经济”概念股走强……“谷子经济”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4月6日 央视新闻)

所谓“谷子”,源自英语单词“Goods”,即“商品”的意思,主要指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购买“谷子”也被称为“吃谷”。一枚售价15元的徽章、一块几十元的亚克力立牌,这些被戏称为“小铁片”“小纸片”的二次元周边商品,正以惊人的能量撬动年轻人的钱包,却也暗藏价格泡沫、消费失控与版权隐忧。

“谷子经济”的崛起,本质是年轻一代消费逻辑的迭代。在物质丰裕的背景下,Z世代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枚徽章承载着对虚拟角色的情感投射,一张卡牌成为连接同好的社交媒介,一次“晒谷”则是身份认同的公开宣言。这种需求催生了“痛文化”——用动漫元素装饰背包、服饰甚至汽车,将个人爱好转化为“行走的橱窗”,在公共空间迅速识别“同好”,形成独特的社群归属感。

国产IP的爆发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热度。《黑神话:悟空》衍生品三天销售额破300万元,《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成交超3亿元,国产动画与游戏IP的崛起,让“国谷”逐渐打破“日谷”的垄断,成为文化自信与经济活力的双重象征。线下商圈亦借势转型,上海百联ZX创趣场18个月吸引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印证了“谷子”从亚文化向主流消费场景的渗透。

然而,狂热背后暗流涌动。 价格虚高成为首要问题:限量版徽章被炒至7.2万元,卡牌溢价数十倍,部分商家利用“饥饿营销”制造稀缺假象,诱导非理性消费。 未成年人风险尤为突出——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为集齐周边不惜借贷,而私域交易中的代购诈骗、拼团跑路等乱象,让维权难上加难。此外,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低质盗版产品泛滥,侵蚀IP价值与消费者信任。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 消费主义与文化认同的边界模糊。当“谷子”从情感载体异化为攀比工具,当“晒谷”演变为社交压力,年轻人的热爱可能被资本裹挟,陷入“为消费而消费”的怪圈。有评论尖锐指出,过度追捧“谷子”或成“精神鸦片”,消解文化内核,助长功利心态。

要让“谷子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需多方协同:政府应借鉴盲盒监管经验,定好价格规矩,防住未成年人过度消费,打击虚假宣传;文化领域要专注内容创新,推出更多像《哪吒》这样的优质IP,凭实力出海创收;学校、家长和社会需引导年轻人理性消费,认清“热爱”与“攀比”,避免让潮流商品成为身份焦虑的替代品。通过法治监管、内容升级和消费引导三管齐下,推动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繁荣。

“谷子经济”是时代赋予年轻一代的文化表达方式,其背后既有文化自信的崛起,也有资本与欲望的交织。正如每一代人曾痴迷于集邮、集卡,今天的“吃谷”亦是青春印记的一部分。然而,当“热爱”被资本裹挟为“炒作”,当“收藏”异化为“攀比”,市场繁荣背后,文化内核的稳固也需我们共同守护。唯有让消费回归情感本质,让产业扎根文化创新,这场千亿盛宴才能真正滋养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谷子经济”火热,理性消费不能“熄火”

2025年04月07日 10:56   来源:红网   欧文凤

“吃谷”“晒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商场开起了一家家“谷子店”,客流爆满;多只“谷子经济”概念股走强……“谷子经济”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4月6日 央视新闻)

所谓“谷子”,源自英语单词“Goods”,即“商品”的意思,主要指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购买“谷子”也被称为“吃谷”。一枚售价15元的徽章、一块几十元的亚克力立牌,这些被戏称为“小铁片”“小纸片”的二次元周边商品,正以惊人的能量撬动年轻人的钱包,却也暗藏价格泡沫、消费失控与版权隐忧。

“谷子经济”的崛起,本质是年轻一代消费逻辑的迭代。在物质丰裕的背景下,Z世代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一枚徽章承载着对虚拟角色的情感投射,一张卡牌成为连接同好的社交媒介,一次“晒谷”则是身份认同的公开宣言。这种需求催生了“痛文化”——用动漫元素装饰背包、服饰甚至汽车,将个人爱好转化为“行走的橱窗”,在公共空间迅速识别“同好”,形成独特的社群归属感。

国产IP的爆发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热度。《黑神话:悟空》衍生品三天销售额破300万元,《哪吒之魔童闹海》周边成交超3亿元,国产动画与游戏IP的崛起,让“国谷”逐渐打破“日谷”的垄断,成为文化自信与经济活力的双重象征。线下商圈亦借势转型,上海百联ZX创趣场18个月吸引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印证了“谷子”从亚文化向主流消费场景的渗透。

然而,狂热背后暗流涌动。 价格虚高成为首要问题:限量版徽章被炒至7.2万元,卡牌溢价数十倍,部分商家利用“饥饿营销”制造稀缺假象,诱导非理性消费。 未成年人风险尤为突出——调查显示,部分青少年为集齐周边不惜借贷,而私域交易中的代购诈骗、拼团跑路等乱象,让维权难上加难。此外,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低质盗版产品泛滥,侵蚀IP价值与消费者信任。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 消费主义与文化认同的边界模糊。当“谷子”从情感载体异化为攀比工具,当“晒谷”演变为社交压力,年轻人的热爱可能被资本裹挟,陷入“为消费而消费”的怪圈。有评论尖锐指出,过度追捧“谷子”或成“精神鸦片”,消解文化内核,助长功利心态。

要让“谷子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需多方协同:政府应借鉴盲盒监管经验,定好价格规矩,防住未成年人过度消费,打击虚假宣传;文化领域要专注内容创新,推出更多像《哪吒》这样的优质IP,凭实力出海创收;学校、家长和社会需引导年轻人理性消费,认清“热爱”与“攀比”,避免让潮流商品成为身份焦虑的替代品。通过法治监管、内容升级和消费引导三管齐下,推动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理性繁荣。

“谷子经济”是时代赋予年轻一代的文化表达方式,其背后既有文化自信的崛起,也有资本与欲望的交织。正如每一代人曾痴迷于集邮、集卡,今天的“吃谷”亦是青春印记的一部分。然而,当“热爱”被资本裹挟为“炒作”,当“收藏”异化为“攀比”,市场繁荣背后,文化内核的稳固也需我们共同守护。唯有让消费回归情感本质,让产业扎根文化创新,这场千亿盛宴才能真正滋养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