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周边产品“硬控”的经历?为了好看的杯子,与同事拼单点咖啡;上百元的商品没相中,但商品附带的周边产品却“入了法眼”,最终为了周边产品而购买商品;甚至有的人为了心仪的周边产品,或是定了闹钟准时起来下单,或是寻遍附近所有门店。
所谓周边产品,最初用于指代动漫衍生品,如动漫人物的模型、手办等。如今主要指以某个热门IP、品牌或形象为依托,开发的与该IP、品牌或形象相关的各类衍生产品。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更迭,周边产品开发已经衍生到各行各业,比如,博物馆、游乐园、体育赛事、演唱会、个人IP等都在发力。
开发周边产品有何好处?
一方面,制造富有魅力的消费记忆,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革命4.0:从传统到数字》中指出:“在注意力稀缺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品牌需要为消费者创造Wow moment(惊叹时刻)。”品牌、机构等通过周边产品来创造Wow moment,给消费者带来新奇体验,制造富有魅力的消费记忆,帮助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特性,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曾记得,有快餐品牌为了赢得更多小朋友的喜欢,在儿童套餐中加上小玩具,凭借独特的设计和优质的质量,不仅被小朋友喜爱,也让很多大朋友为之着迷。
另一方面,强化品牌IP形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某种程度上,周边产品是一种粉丝经济。粉丝经济是数字时代消费的新形态,简单通俗地理解,就是驱动粉丝情绪,开发他们喜爱的产品或者内容,让粉丝产生消费动力并且进行消费,从而获得商业价值和经济收益。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悦己型消费的当下,消费驱动力已经从单纯的需求转向情感体验,兴趣导向型消费正逐渐成为主流。人们追逐周边产品,追逐的不只是其本身,更是它带来的情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