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北京朝阳区一路口,市民张某烧纸,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张某也因此被依法刑拘。此前几天,房山区张坊镇一村民野外烧纸引发山火,被依法刑拘;大兴区一男子野外烧纸引发火灾,被行拘13天;昌平区一老人在室外烧纸引发火灾,被行拘10天……据本报报道,清明将至,不少市民祭祀扫墓时,存在违规烧纸等不文明行为。触目惊心的火情,再次敲响清明祭扫防火的警钟。
近年来,文明祭扫、绿色祭扫蔚然成风,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习俗早已在严禁之列。但祭扫一再引发的火灾说明,不少市民依然放不下烧纸祭祀等老习惯,认为只有烧纸上香才能表达追思之情。寄托哀思需要形式承载,但不只有烧纸等传统方式,一捧鲜花、一个果篮、一篇悼文、一封书信,只要祭祀者有心,无论何种形式都能传达对逝者的思念。烧纸上香既不环保又有火灾隐患,一旦引发火灾还要承担法律责任。本想告慰逝者却惹火烧身,与祭祀初衷背道而驰,岂不愧对逝者?
春季天干物燥,本就是火灾高发期。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介绍,2019年以来,北京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27起,其中16起发生在清明祭扫期,上坟烧纸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由于去年12月以来北京市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所以今年北京清明祭扫森林防火形势格外严峻复杂。不管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郊外山林,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火苗,都可能酿成大火患。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严阵以待,不断排查火灾隐患;市民祭扫更要绷紧防火弦,不在公墓等祭扫场所内使用明火、吸烟、点燃香烛、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也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确保清明祭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