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2025-04-03 06:30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在国际形势更趋动荡的当下,中国坚持开放发展,被各方普遍视为“确定性的绿洲”。

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历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成功故事就是生动缩影。当前,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外商来华投资,普遍得到丰厚回报。有的从单一业务扩大为综合经营,有的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有的从一个工厂壮大为企业集团,企业实力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长。据德国媒体报道,2024年仅德国企业就在中国新投资了57亿欧元,“绝大多数德国企业都希望留在中国”。今年以来,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计划投资额高达33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实际行动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到297项商品新增至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清单;从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天津开诊,到首批13家外资企业正式获批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一系列开放政策落地,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今年前两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近60%,中欧班列进出口过货量同比增长15.4%。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前3个月,中国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了34.9%。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赋能的作为担当。从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到携手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活水。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风尚,到中国绿色技术赋能各国低碳转型,从首发经济在中国市场日趋火热,到外资企业竞相在中国研发、为中国研发……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暖流、创新生态的“雨林效应”、日益完善的法治护航,构筑起各国企业深耕中国的长期机遇,双向奔赴的合作浪潮将继续见证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成长。

习近平主席强调,“落实开放举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体现了对发展大势的敏锐把握,彰显了顶住逆风逆水的战略定力。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当前国际贸易碎片化加剧,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但实现自身经济稳健增长,也为促进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中国强调“开放”“多边主义”,向各界释放了强有力的稳定信号。

真正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不在于预判一时的潮汐方向,而在于成为塑造潮汐的力量。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既有前行的定力、发展的活力,也有道义的感召力。展望未来,更多开放合作的新故事将在中国书写,中国开放发展的信心将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2025年04月03日 06:30   来源:人民日报   和音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重申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在国际形势更趋动荡的当下,中国坚持开放发展,被各方普遍视为“确定性的绿洲”。

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的历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成功故事就是生动缩影。当前,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外商来华投资,普遍得到丰厚回报。有的从单一业务扩大为综合经营,有的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有的从一个工厂壮大为企业集团,企业实力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长。据德国媒体报道,2024年仅德国企业就在中国新投资了57亿欧元,“绝大多数德国企业都希望留在中国”。今年以来,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接连落地中国,计划投资额高达33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实际行动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到297项商品新增至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清单;从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在天津开诊,到首批13家外资企业正式获批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一系列开放政策落地,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今年前两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近60%,中欧班列进出口过货量同比增长15.4%。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前3个月,中国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了34.9%。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赋能的作为担当。从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到携手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开放活水。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风尚,到中国绿色技术赋能各国低碳转型,从首发经济在中国市场日趋火热,到外资企业竞相在中国研发、为中国研发……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暖流、创新生态的“雨林效应”、日益完善的法治护航,构筑起各国企业深耕中国的长期机遇,双向奔赴的合作浪潮将继续见证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成长。

习近平主席强调,“落实开放举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体现了对发展大势的敏锐把握,彰显了顶住逆风逆水的战略定力。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神田真人表示,当前国际贸易碎片化加剧,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但实现自身经济稳健增长,也为促进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中国强调“开放”“多边主义”,向各界释放了强有力的稳定信号。

真正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不在于预判一时的潮汐方向,而在于成为塑造潮汐的力量。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既有前行的定力、发展的活力,也有道义的感召力。展望未来,更多开放合作的新故事将在中国书写,中国开放发展的信心将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