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致敬侵略者意欲何为

2025-04-02 08:45 来源:北京日报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赴硫磺岛出席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在致辞中,他莫名其妙赞美日军,称“不会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和日本士兵展现出的勇敢精神”,“英勇事迹永不褪色”。

此言一出,世界哗然。要知道,硫磺岛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场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当时美军与日军激战月余,死伤严重。正如美国网友质问的,日本士兵的“勇敢精神”,是刺向美军的义无反顾,还是轰炸美军的毫不犹豫?他们的“英勇事迹”,是虐杀美军战俘,还是煽动平民自杀以对抗美军登陆?作为美国现任防长,赫格塞思,还记得是谁偷袭了珍珠港吗?

邪恶的日本法西斯势力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数据显示,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伤亡人数近41万。

有分析人士指出,赫格塞思此番雷语或与美国近期的战略动向相关。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日本汽车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日关系出现紧张。然而,眼下美国意欲从欧洲危机脱身,将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日本是一枚不可或缺的楔子,还需拉拢利用。美联社报道也透露,日本正加快军事建设,与美军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但为了眼前之利,向手染鲜血的侵略者致敬,将侵略者的屠刀与正义者的鲜血混为一谈,不仅是对本国民众感情的极大伤害,更是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巨大牺牲的国家和人民的亵渎。

无视基本正义,毫无道德底线,什么都拿来当工具,这是美国对待二战历史问题的污点。当年,战败后的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但出于一己之私和冷战对抗,美国迅速背弃反法西斯同盟确立的对日战后处理的一系列重要原则,默许并纵容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以至今天都遗祸无穷。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公然为法西斯势力涂脂抹粉,就是在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招魂,必然激起全世界正义人士的抨击与唾弃。铭记历史,是为了照应现实。坚决反对任何歪曲二战史以及美化、复活纳粹思想和军国主义的做法,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必然之举,是全球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心声,也将汇聚成对抗逆流的正义铁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然致敬侵略者意欲何为

2025年04月02日 08:45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赴硫磺岛出席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在致辞中,他莫名其妙赞美日军,称“不会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和日本士兵展现出的勇敢精神”,“英勇事迹永不褪色”。

此言一出,世界哗然。要知道,硫磺岛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场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当时美军与日军激战月余,死伤严重。正如美国网友质问的,日本士兵的“勇敢精神”,是刺向美军的义无反顾,还是轰炸美军的毫不犹豫?他们的“英勇事迹”,是虐杀美军战俘,还是煽动平民自杀以对抗美军登陆?作为美国现任防长,赫格塞思,还记得是谁偷袭了珍珠港吗?

邪恶的日本法西斯势力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数据显示,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伤亡人数近41万。

有分析人士指出,赫格塞思此番雷语或与美国近期的战略动向相关。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日本汽车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日关系出现紧张。然而,眼下美国意欲从欧洲危机脱身,将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日本是一枚不可或缺的楔子,还需拉拢利用。美联社报道也透露,日本正加快军事建设,与美军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但为了眼前之利,向手染鲜血的侵略者致敬,将侵略者的屠刀与正义者的鲜血混为一谈,不仅是对本国民众感情的极大伤害,更是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巨大牺牲的国家和人民的亵渎。

无视基本正义,毫无道德底线,什么都拿来当工具,这是美国对待二战历史问题的污点。当年,战败后的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但出于一己之私和冷战对抗,美国迅速背弃反法西斯同盟确立的对日战后处理的一系列重要原则,默许并纵容日本右翼势力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以至今天都遗祸无穷。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公然为法西斯势力涂脂抹粉,就是在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招魂,必然激起全世界正义人士的抨击与唾弃。铭记历史,是为了照应现实。坚决反对任何歪曲二战史以及美化、复活纳粹思想和军国主义的做法,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必然之举,是全球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心声,也将汇聚成对抗逆流的正义铁拳。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