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读者网友反映,自己所购买的预包装牛羊肉存在质量问题,在形态、色泽、口感上都有些“奇怪”,怀疑并非原切肉,而是添加过东西的合成肉或调理肉。记者根据网友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一探究竟。
记者在相关线上线下平台购买了12种预包装牛羊肉,有的标有“原切”字样,有的只写有“羊肉卷”或“牛肉卷”,均没有标注“调理肉”字样。查看配料表可见,大部分仅标注“牛肉”“羊肉”,均未标注任何食品添加剂成分,这表明是“天然”食品。但经权威机构检测,7种含食品添加剂,其中2种超出“调理肉”国家标准。
显然,检出添加剂的7种预包装牛羊肉,是商家刻意隐瞒真相,营造“天然”假象,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误导、欺骗。根据规定,原切肉属于鲜冻肉,不允许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而检出添加剂的预包装牛羊肉,显然违反相关标准和法规。更离谱的是,有2种甚至超出了“调理肉”的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毫无疑问,无论含有添加剂而未在标签上载明,还是超出国标,都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对“原切”牛羊肉检出添加剂,应视为消费欺诈严肃处理。《食品安全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消费者可依法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