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抵押、不用征信、快速放款”……上海首例“租机贷”案的受害者陈文(化名)因为听信这些宣传而落入陷阱,在多个租机平台租用40余部手机、套现18万元,然而3个月内需偿还的“租金”高达40余万元。(4月1日《中国青年报》)
“租机贷”作为新型金融犯罪套路,引发关注。最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述案件,以非法经营罪当庭判处“某某商城”租机平台经营者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目前,关联的贷款中介、手机回收商等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不法分子被依法追查和惩治,固然大快人心,而细细解剖这只“麻雀”,撕开“租机贷”的丑陋面目,避免更多人深受其害,也很有必要。
“租机放贷”,危害不容小觑。从具体案例来看,陈文的遭遇就是深刻的“现身说法”。因急需用钱,她落入贷款中介、租机平台等设下的层层套路中,债台高筑不说,还频受催债骚扰,最终因难以忍受选择了报警。再从市场角度来看,金融资金是市场“活水”,容不得不法分子动歪脑筋、借机敛财。“租机贷”具备违法性、经营性和营利性等特征,本质上是变相非法放贷行为,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戴某某被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纯属咎由自取。
还应看到,“租机贷”的放贷手法较为隐蔽,以手机租赁为幌子、打出诱人广告引人入局,租机平台、贷款中介、手机回收商等多方联手,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对此,还需出重拳、除乱象,强化金融贷款治理,紧盯整个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抽丝剥茧、围追堵截,不断挤压“租机放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生存空间。此外,个人也有必要对“租满即送”“以租代购”等以租赁为名的放贷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就算需要贷款也应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机构,从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风险,让高息放贷套路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