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社会保险法,不断完善各层级制度规范,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才能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久前,多家平台发布消息,将逐步为外卖骑手“上社保”。探讨多年的骑手社会保险缴纳问题破冰,有利于增进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就业人员福祉,也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观察视角。
作为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社会保险关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法治是重要推动力量。依据社会保险法,不断完善各层级制度规范,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才能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自社会保险法施行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以该法为主体,《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支撑,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补充,民法典、行政诉讼法、刑法、劳动法等法律在各自调整范围内与社会保险法相衔接的法律体系。同时,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一系列改革,成效显著。从不断健全的法律规范,到务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一张越织越密的制度之网,成为人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底气所在。善用法治之力,夯实制度之基,社会保险工作就能筑起守护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社会保险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法律法规能否不折不扣落实。去年4月,宁夏某公司停产停业,188名职工面临被拖欠工资、社保等问题。企业所在地有关部门通过“联访+联调+联办”工作协调制度,整合多方面执法资源,采取说服引导、分流转办、跟踪督导处置工作机制,成功促使企方拿出化解方案,分批支付工资及补缴社保,有效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运用好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等监督手段,推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才能确保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得到执行,让“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