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并实施《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和《深圳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指引汇编(试行)》,探索通过精细化治理,破解非机动车出行和停放的“堵点”。
城市治理的精度,彰显了民生关切的温度。面对非机动车停车位不足、车道设置不够完善等实际情况,深圳有关部门使出了“绣花功夫”。此次出台的两项《指引》,内容细致,涵盖停放区坡度控制、尺寸标准、标识规范、隔离设施颜色,以及非机动车道宽度等级、路面材质等方方面面 。深圳力求通过全面统筹闲置资源,深入挖掘潜在空间,科学合理地划定停放区域,促进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同时,采用物理隔离、高差设计、机非隔离护栏等措施,新增具备独立路权的非机动车道,并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规划,以2至3年为一个周期,系统推进路权保障工作,致力于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以及非机动车通行与停放之间的动态平衡。
这种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治理办法,有利于保障道路通行效率,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市民通过非机动车出行的环境,提升了市民出行的便利度。
把思路打开一些,把工作做得再细一些,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堵点”必能找到破解之道。深圳努力用“绣花功夫”破解非机动车通行和停放难点的做法,对于其他方面治理同样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