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央视新闻报道,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下一步,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
说起“内卷式”竞争,汽车行业总是备受关注。原因显而易见。一者,汽车产业“块头”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竞争态势,对上下游产业有着直接影响。二者,汽车行业一度被认为是“内卷式”竞争的重灾区。仅以两个数字为例:据统计,2024年,我国降价车型数量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4.3%,已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数字背后,是价格战贯穿全年,“卷营销”花式翻新。为了“贴身肉搏”,有的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持续施压,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有的在营销话术上不讲武德,宣传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实际仅覆盖高速场景;有的搞小动作,借助黑公关精准狙击“友商”……
设想一下,在一间满座的电影院里,第一排观众站了起来,会发生什么?后排观众只能起立,所有人累得够呛,观影成本陡增,观看体验变差,观影秩序紊乱。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剧场效应”。“内卷式”竞争就是如此,它本质上是零和博弈,不产生赢家,不带来增量,只会让所有入局者陷入“努力却无意义”的泥淖之中。如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成社会共识。问题在于,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