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有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小朋友组织了一场“AI辩论赛”,两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担任辩论双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交锋,由第三台设备充当裁判,表达有理有据,讨论有模有样。
从经典的“两小儿辩日”,到如今的“两AI辩山”,震撼之余也启人深思,科学技术的嬗变,正在带来教育方式的革新。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虑深谋远:“教育数字化,有些问题要分清楚。”
“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
知识是常新的,教育手段也在进化。从前沿里汲取智慧,在创新中激发梦想,于探索时培养兴趣,知识的流淌才能更加澎湃,灵魂的对话就会更有共鸣。
问道向苍穹,闻道于天宫。拿“天宫课堂”来说,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中国空间站成为“在线课堂”,天地协同作为“授课方式”,为孩子们带来关于宇宙奥秘的“第一手资料”。
“为什么老师的眼镜在太空中不会漂浮起来?”“为什么太空中乒乓球还能反弹?”零距离的教学方式,最科幻的授业模式,既是奇妙的科学之旅,更有助于梦想种子的生发。
科技赋能教育,体现在教具教案,也浓缩于方式方法。从“云手表”采集数据,体育老师分析学生的心率和抗疲劳度,进而定制不同难度的锻炼课目;在“点阵纸”上答题,学科老师可以准确掌握答题时间、答题顺序、准确率等,“看见”学生的“一笔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