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导演拍摄的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近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曾获得中国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最近还拿下了第九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作为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我有幸第一时间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只猫和它的动物同伴为躲避洪水,在一艘帆船上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故事。这些情节使我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同舟共济精神。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籍中便记载了“同舟共济”一词,其中最著名的是《孙子兵法·九地篇》。书中描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启示人们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共克时艰。中华文明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无论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还是“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都倡导博爱仁义,弘扬真诚善良,体现着中华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
从“同舟共济”到“同球共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当下中国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始终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方认为,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展现天下一家、和衷共济的智慧和胸怀。
秉持“同球共济”精神,中国倡导各方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针对乌克兰危机,中国的立场一贯而明确,尽快实现和平并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冲突,符合所有各方利益。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支持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