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如何帮助年轻人迈好这一步?
近期的两则新闻,给人启发。
一是多地放宽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上海、湖南等地适当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贵州、广西等地不再对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放宽标准,缓解焦虑,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节奏,这是应时之变。
一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拓宽三校学生学习和成长通道,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在可行范围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大学生能力更强、准备更足,这是长远之计。
从校园到社会,从求学到立业,是一个巨大的生活转换期。找到心仪工作,融入职场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言,每一项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一阶段的年轻人,开始独立面对各种生活压力,最需要精心引导,最需要悉心帮扶。
从社会角度看,给年轻人搭桥铺路,为他们减一点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增一些以梦为马的精神底气,既是应有的人文关怀,也有助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不少城市设立“青年驿站”“人才驿站”,按照“拎包入住”标准,为大学生求职者提供温馨便利的临时居所,给初到异乡的年轻人减轻了经济负担,也带来了心灵温暖。广东深圳福田区石厦青年驿站,墙上贴着的一封信里写道:“这里不是我们的家乡,却是每个人的主场。”免费住几天,或许不足以解决年轻人面临的困难挑战,但这一缕温暖能鼓舞更多年轻人在新的地方打拼,勇敢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