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地区彩礼过高、红白喜事随礼攀比负担重等话题成为关注的热点。
司法对于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去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就彩礼认定范围、彩礼返还比例等作出规定;今年2月,最高法发布第二批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以司法裁判树立价值导向,释放鲜明信号:坚决否定借婚姻索取财物。以案释法、以案促治,成效也很明显,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涉婚约财产纠纷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
在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新风尚,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
两个乡村实践的故事很有启发:
一个乡村的做法关乎新风尚如何“扎根”。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西柳沟村,每逢村里有喜事,由当地妇联干部发动的“主席红娘”便会上门,宣传“婚嫁从简、喜事新办”的新理念,久而久之,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观念在当地蔚然成风。
另一个乡村的做法关乎好习俗如何“坚守”。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遇到红白喜事,没有动辄上千元的礼金,没有铺张浪费的宴席,“一斤肉价随礼”表达情谊,村民免去了“人情债”,也让乡村人际关系回归淳朴与纯粹。这一习俗在村里何以延续30年?村干部总结: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首先,避免“一刀切”,“一斤肉价随礼”的对象是村民,对亲属不做硬性规定。其次,人性化执行,丰俭由人。村里倡议红白喜事酒席每桌总价在300元左右,但对选择在县城酒店办的予以理解、尊重,适当放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