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厕所隔间、躺在大厅角落……据荔枝新闻报道,近日,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保洁员的工作环境并呼吁为他们设立休息室,这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当下,很多保洁员的工作环境确实存在一些短板。他们在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辛勤工作,休息时往往只能在走廊、楼梯间或厕所的小角落里,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从劳动关系角度来看,保洁人员一般是外包公司的员工,流动性较大,用人方往往不会为他们单独提供休息间,况且很多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在空间规划方面,公共场所通常优先满足核心功能需求,而像保洁员这样的“边缘化服务”劳动者的休息需求往往被搁在次要位置,劳动者只好自己解决。
现实中,并不是每个用人方都有条件为保洁员配备休息间,但我们仍希望用人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为这些劳动者提供一处休息空间,或者努力改善其工作环境,这不仅是劳动者的诉求,还是用人方应有的关怀与温度。比如,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资源,为保洁员打造一个更加卫生、条件更好的休息区域,或者为他们发放保暖用品、卫生用品,在物质关怀的同时再多一些精神关怀等。
从关注农民工蹲在街角解决一餐一饭,到看见保洁员蜷缩在厕所休息的痛点,关爱一线劳动者是文明社会的精神底色。文明,不仅体现在繁华都市楼房的高度,更体现在对待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温度——尊重和关怀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劳动者,呵护他们应有的尊严和体面,这其实是用人方乃至整个社会都应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