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形式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调研组赴基层调研搞层层多人陪同的问题,引发关注。该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黄雅慧(湖北武汉 职员):基层调研为何会出现层层多人陪同的现象?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放不下“身份感”,没有前呼后拥总感觉没有受到足够尊重。另一方面,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将陪同规模与接待规格视为彰显重视的途径,就怕礼数不周,以层层陪同体现对领导的尊重。
如果调研都需如此配置“氛围组”,哪还能听到真话、了解实情?基层干部哪还有时间精力专注本职工作?
练洪洋(广东广州 媒体人):越来越多的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例受到各级通报,传达了一个十分清晰的信号: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不可逾越的硬杠杠。
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在这种语境下,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之前,都要用这把尺子量一量,看看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多近。
雁君(四川成都 媒体人):“层层多人陪同”不仅劳民伤财,挤占了基层干实事的时间与精力,更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引起警惕、对症下药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