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百分之一卡住百分之百

2025-03-18 07:53 来源:人民日报

  60年,900万吨,150万千瓦;12年,700余家,超3万名,1.4万余项。

  探访核电工程“国和一号”,两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第一组,是经济与环保“说明书”:设计使用寿命60年,每年二氧化碳减排约900万吨,单机组发电功率150万千瓦。第二组,见证付出与回报:12年研发历程,700余家单位、超3万名技术人员参与,形成知识产权成果1.4万余项。

  作为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位于山东荣成的“国和一号”1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助力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数字折射创新实绩。中国核电市场一度被称作“万国牌”,来自多国的技术并存。破解“卡脖子”难题,自主化国产化是必然选择。“国和一号”研发启动以来,从主泵“心脏”到核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大脑”,从核电仪控“中枢系统”到电缆、仪表等“毛细血管”,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由不足60%提高至超90%。事实证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关键要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创新不容等待,但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研发初期,团队首先瞄准最贵、最难的设备,对小部分市场价格合理、不存在垄断的标准设备进行国际采购,从而更快实现商业化运行。随着大多数设备攻关成功,小部分采购设备的国产化问题随之提上日程。核电科研人员心里有数,誓言“避免因最后的1%卡死100%”。时下,“国和一号”已具备整机全国产化能力。

  循序渐进是尊重规律,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策略,不讲效率。从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到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场仗要打赢,既要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要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主泵国产化是一大难题。一面推进屏蔽电机主泵研发,一面启动湿绕组主泵技术方案,不同企业共同攻关,两条技术路线竞相推进并相继走通,最终实现全球领先。关键设备研制采取“双线并行”策略,提升了攻关成功率,跑出研发加速度。

  研制“大国重器”,少不了不同企业同题共答。这里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仅能提高攻关效率,也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全产业链创新潜力。比如,核电用690U形管合金的国际价格一度达200万元每吨,我国企业成功攻关后,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仅建造一个蒸汽发生器就可节省4000万元左右经费。相比传统电厂,“国和一号”整体阀门减少50%、管道减少80%、电缆减少70%,在安全性获得提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可见,大国重器的自主创新,并非脱离资金、材料、人力等条件造“空中楼阁”,增强成本意识、产业意识,才能实现一个工程带动一个产业,既有零的突破,又有高性价比。

  在荣成,常听到一句话:“核电产业汇集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随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恢宏机组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从三代核电到盾构机,从大邮轮到大飞机,依靠自主创新,我们摘取了一个又一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工业拥有了更坚实底气。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定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让百分之一卡住百分之百

2025年03月18日 07:53   来源:人民日报   康朴

  60年,900万吨,150万千瓦;12年,700余家,超3万名,1.4万余项。

  探访核电工程“国和一号”,两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第一组,是经济与环保“说明书”:设计使用寿命60年,每年二氧化碳减排约900万吨,单机组发电功率150万千瓦。第二组,见证付出与回报:12年研发历程,700余家单位、超3万名技术人员参与,形成知识产权成果1.4万余项。

  作为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位于山东荣成的“国和一号”1号机组已建成投运,助力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

  数字折射创新实绩。中国核电市场一度被称作“万国牌”,来自多国的技术并存。破解“卡脖子”难题,自主化国产化是必然选择。“国和一号”研发启动以来,从主泵“心脏”到核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大脑”,从核电仪控“中枢系统”到电缆、仪表等“毛细血管”,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由不足60%提高至超90%。事实证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关键要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创新不容等待,但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研发初期,团队首先瞄准最贵、最难的设备,对小部分市场价格合理、不存在垄断的标准设备进行国际采购,从而更快实现商业化运行。随着大多数设备攻关成功,小部分采购设备的国产化问题随之提上日程。核电科研人员心里有数,誓言“避免因最后的1%卡死100%”。时下,“国和一号”已具备整机全国产化能力。

  循序渐进是尊重规律,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策略,不讲效率。从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到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场仗要打赢,既要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要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主泵国产化是一大难题。一面推进屏蔽电机主泵研发,一面启动湿绕组主泵技术方案,不同企业共同攻关,两条技术路线竞相推进并相继走通,最终实现全球领先。关键设备研制采取“双线并行”策略,提升了攻关成功率,跑出研发加速度。

  研制“大国重器”,少不了不同企业同题共答。这里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仅能提高攻关效率,也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全产业链创新潜力。比如,核电用690U形管合金的国际价格一度达200万元每吨,我国企业成功攻关后,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仅建造一个蒸汽发生器就可节省4000万元左右经费。相比传统电厂,“国和一号”整体阀门减少50%、管道减少80%、电缆减少70%,在安全性获得提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可见,大国重器的自主创新,并非脱离资金、材料、人力等条件造“空中楼阁”,增强成本意识、产业意识,才能实现一个工程带动一个产业,既有零的突破,又有高性价比。

  在荣成,常听到一句话:“核电产业汇集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随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恢宏机组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从三代核电到盾构机,从大邮轮到大飞机,依靠自主创新,我们摘取了一个又一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工业拥有了更坚实底气。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定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