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再加码!日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其中提到,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深圳等地相继发布育儿补贴实施细则,进一步刺激生育意愿。(3月17日光明网)
两则消息都是“含金量”满满,网上评论也是“期待值”拉满。“怎么发、发多少”“马上要生,怎么申请”“其他地方也能领到吗”“希望快点推进”……舆论的热度折射政策的温度。育儿补贴之所以能引发大量讨论,正是因为它切中了生育痛点。对很多家庭而言,生娃的确不是个简单事。孩子谁来带?住房怎么办?上学要不要“卷”?育儿责任与自我实现如何平衡兼顾?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不仅关乎怀胎十月,还牵涉更为长远的家庭成本和生育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看,生育问题其实是个经济问题。如果能从物质层面给予货真价实的福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从而踏出“想生”“敢生”“能生”的重要一步。而育儿补贴,说到底就是政府直接“发钱”帮助育儿家庭“降本”的一种方式,是提振生育意愿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几年,育儿补贴的落地步伐正在明显提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政策紧锣密鼓、频频强调,更加明确地传递出以“真金白银”分担育儿成本、支持生育意愿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在地方,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据最新报道,湖北省天门市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减免孕育费用等,使得该市出生人数实现由降转增。这说明,货真价实的激励与支持,的确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