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4年底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超过3.1亿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也希望自身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发展银发经济,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老年人的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在成长和生活中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新老年群体”,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亲身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重要受益者。经济状况的改善,使这些老年人有更多资金用于健康管理、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超越基本生活需求的发展型消费。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比如,一些老年人热衷于参加老年大学课程学习等活动。老年大学成为他们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的重要平台。又如,伴随收入水平提升和预期寿命延长,“新老年群体”也更愿意为健康投资,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发展银发经济,精准对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高品质、更加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对老年人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有力举措。一方面,要紧跟老年人的最新消费趋势,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例如,研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帮助老年人更好进行健康管理;开发康养游、怀旧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发展旅游养老产业;开发老年教育、老年文化等特色项目,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注重老年消费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营造老年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等等。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银发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需求和反馈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精准把握老年人对健康管理、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可以有效避免供需错配。同时,许多低龄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鼓励引导他们投身银发经济,不仅能够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能够帮助他们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具体来看,可在以下方面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