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有的提出进一步完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机制,有的带来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还有的为提升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支招……
人们常说,妇女是“半边天”,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从顶层设计到社会实践,我们看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合法权益保障不断落在实处。比如,近年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儿童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等等,这些都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写下生动注解。
法治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也是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力量。比如,从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到肯定女性家务劳动价值,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以及禁止家庭暴力等,民法典规定了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婚姻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目前,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这些法律制度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给予明确规定,对妇女儿童的保护作用已逐渐显现。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妇女儿童受侵害事件刺痛了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引发广泛关注和深思。“徒法不足以自行”。好的法律制度有了,但违法犯罪行为不会因一项制度的产生而自动消失。就业歧视、贬损妇女人格、家庭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离婚藏匿争夺孩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滥用药物等问题困扰着一些家庭,这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表明,执法、司法、普法层面还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