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以粮为棋破壁固本

2025-03-13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日前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小麦、玉米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乳制品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这是对美加两国关税壁垒的防守反击。对国内农业来说,也产生了“破壁”又“固本”的作用,形成攻守兼备的战略平衡,在复杂的国际贸易摩擦中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供给。

  关税是调节进口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工具。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我国大豆、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进口重要来源地,加拿大是我国油菜籽、豌豆等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为降低进口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施进口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征收1%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65%关税。同时,对大豆、油菜籽、豌豆等不在配额管理范围之内的农产品进口征收较低关税。国外粮价低,再加上我国进口农产品关税较低,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大量低价粮进口在稳定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也对国内粮食产业安全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短期来看,我国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相关产品可能面临价格波动,但也可以减少进口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长期来看,我国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起到固本作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000斤,储备充足,足以应对加征关税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近两年来,我国部分粮食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例如,大豆自给率低,高油高产大豆短缺;口粮实现绝对安全,但优质强筋小麦及富硒、富锌、富钙等健康型新品种粮食较少。今年,我国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通过耕地保护、种业振兴、科技兴农等措施,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亿斤左右。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减少对外依存度,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底气。

  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外可进一步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进口单一渠道带来的风险,提升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确保粮食进口主导权和稳定性。在稳定巩固传统进口来源地的同时,我国不断深化与南美、大洋洲、东欧、东南亚等传统粮源地合作,有效拓展新的进口粮源地。大豆进口来源地已从美国拓展到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形成了以巴西豆为主、美豆为辅的进口格局;玉米进口来源地从美国拓展到巴西等国;小麦进口来源地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油菜籽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进口品种越来越丰富。目前来看,加征关税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不太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剧烈震荡。

  站在历史维度审视,加征关税始终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手段,而非目的。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已建立较为成熟的调控体系,从“单向调控”向“系统治理”转型。在提高国内粮食供给韧性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在开放与保护的辩证统一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从而在变局中把握战略主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以粮为棋破壁固本

2025年03月13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日前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小麦、玉米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乳制品加征10%关税,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籽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这是对美加两国关税壁垒的防守反击。对国内农业来说,也产生了“破壁”又“固本”的作用,形成攻守兼备的战略平衡,在复杂的国际贸易摩擦中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供给。

  关税是调节进口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工具。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美国是我国大豆、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进口重要来源地,加拿大是我国油菜籽、豌豆等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为降低进口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实施进口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征收1%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65%关税。同时,对大豆、油菜籽、豌豆等不在配额管理范围之内的农产品进口征收较低关税。国外粮价低,再加上我国进口农产品关税较低,国内外粮价倒挂严重,大量低价粮进口在稳定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也对国内粮食产业安全造成不同程度损害。短期来看,我国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相关产品可能面临价格波动,但也可以减少进口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长期来看,我国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起到固本作用。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000斤,储备充足,足以应对加征关税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近两年来,我国部分粮食品种出现阶段性过剩,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例如,大豆自给率低,高油高产大豆短缺;口粮实现绝对安全,但优质强筋小麦及富硒、富锌、富钙等健康型新品种粮食较少。今年,我国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通过耕地保护、种业振兴、科技兴农等措施,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亿斤左右。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减少对外依存度,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底气。

  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外可进一步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进口单一渠道带来的风险,提升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确保粮食进口主导权和稳定性。在稳定巩固传统进口来源地的同时,我国不断深化与南美、大洋洲、东欧、东南亚等传统粮源地合作,有效拓展新的进口粮源地。大豆进口来源地已从美国拓展到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形成了以巴西豆为主、美豆为辅的进口格局;玉米进口来源地从美国拓展到巴西等国;小麦进口来源地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油菜籽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进口品种越来越丰富。目前来看,加征关税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不太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剧烈震荡。

  站在历史维度审视,加征关税始终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手段,而非目的。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已建立较为成熟的调控体系,从“单向调控”向“系统治理”转型。在提高国内粮食供给韧性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在开放与保护的辩证统一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从而在变局中把握战略主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