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一些形式主义却长期困扰着基层干部,加重基层负担、拖累机构效率,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让办事群众久拖无应喊怨。
形式主义堪称顽瘴痼疾,非下大力气不足以清除,非久久为功不足以根治。怎么治?如何抓?
抓痛点。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确保“靶点”不偏、“痛点”有解。要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压实整改责任,推进系统整改、源头治理,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一竿子插到底。
抓长效。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要注重建章立制,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从思想上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减负最忌走过场、一阵风、花架子。健全好、落实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真正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