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紧迫感,叫“国家喊你减肥”。
“有些同志体重管理得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他语重心长的呼吁冲上热搜第一,得到广大网友点赞。
从“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到“减肥十年功,吃胖三分钟??”,再到“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是公斤”……体重管理总是被各种调侃,自带热搜“体质”。这些网梗的存在,直观反映了自律和惰性的博弈,一句句纾解焦虑的自嘲,恰恰折射了体重管理的严肃性。对个人而言,体重失控影响外观不说,更重要的是对健康不利。正如雷海潮介绍,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还是来自于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比如体重异常。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个人“超重”背后,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青少年肥胖率逐年递增;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生活方式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尽管近年来国民健康水平总体提升显著,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至15%,但长远来看,由于慢性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有效控制率低,不仅损害居民生活质量,还带来了巨大的医疗支出负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