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当了回家长的“嘴替”。基于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小眼镜”“小胖墩”等现象逐渐低龄化,以及孩子们注意力下降等危害,全国人大代表姚明日前提出了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熄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引发全网热议。
另外一边则是个别地方高中生在校禁用手机的规定出现松动,有学校负责人回应称,AI时代,高中生可以适度使用手机。全国两会期间,亦有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等人提出,AI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建议把手机还给孩子。
“熄屏24小时”与“把手机还给孩子”,矛盾吗?
姚明的建议针对的是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他事后补充说“这不仅仅是给孩子,其实也是给我们这一代人”,还坦言自己也尝试了24小时远离电子产品,“确实有些焦虑”。
如今,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享受过手机带来的便利,也有过一会儿不看手机就浑身不得劲的经历,都知道不能一门心思扑到手机上,也明白放下手机有多难。网友提问“熄屏的24小时,孩子们该干嘛”,姚明回答“包括并不限于体育”,可作为体育达人的他依然会感到焦虑,底子更加薄弱、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真的能做到吗?更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未成年人手机成瘾,正是因为现实替代活动缺失,手机成为低成本的娱乐,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情。
不是说手机成瘾不需要干预,而是首先要承认,完全戒断手机既是不必要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熄屏24小时”这个建议的真正价值在于,以一种具有仪式性的行为提醒人们适度使用手机,避免手机依赖对使用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