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文旅要讲“长期主义”

2025-03-11 07:06 来源:广州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我们追求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生生不息的盛世繁华。(3月9日中国新闻网)

  和当下“拼”声一片的文旅营销不同,强调松弛感的建议就如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地方在文旅这条赛道上都很拼,花式“整活”、极力“宠粉”,可以说为了出圈各显神通。从“进淄赶烤”“尔滨宠客”带出一波泼天流量,再到各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卖力推介文旅资源,这种“拼”是文旅部门主动贴合市场的积极姿态,也能够让更多地方被看见、推动当地发展,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打造网红能否成为灵丹妙药?细看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网红现象”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其爆发有着很强的偶然性,收尾也未必如“爽文”一般有着完美结局。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几座城市多次高悬热搜榜,但更多时候是火花转瞬即逝,有的甚至还没激荡起水花,便已归于沉寂,成了旅游宣传的背景板。如天水麻辣烫从寂寂无名到“馋哭全网”,从开店潮汹涌而来到扎堆倒闭,让人直观认识到从流量到“留量”一字之差的不易。

  品牌营销是城市参与文旅竞争的基本功,理应得到重视。文旅也需要打造网红,但网红不是文旅的全部。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长期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寄托于一两个文旅局长或者网红的“出圈”。吸引八方来客,做大文旅流量,是且仅是第一步。各地尽管可以蹭个热点、凑个热闹,顺势为自己宣传一把,但在流量之外,还是要呼唤多一点“长期主义”的耐心、多一分“静水流深”的稳健,以松弛感、平常心回归到旅游产品的打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改善中去。

  说到底,“拼”文旅也需要一个靠谱姿势。文旅发展到最后,“拼”的不是网红爆款、不是表面热闹,而是内功、耐心和定力,这份清醒更值得各地好好体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拼”文旅要讲“长期主义”

2025年03月11日 07:06   来源:广州日报   付迎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我们追求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生生不息的盛世繁华。(3月9日中国新闻网)

  和当下“拼”声一片的文旅营销不同,强调松弛感的建议就如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地方在文旅这条赛道上都很拼,花式“整活”、极力“宠粉”,可以说为了出圈各显神通。从“进淄赶烤”“尔滨宠客”带出一波泼天流量,再到各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卖力推介文旅资源,这种“拼”是文旅部门主动贴合市场的积极姿态,也能够让更多地方被看见、推动当地发展,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打造网红能否成为灵丹妙药?细看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网红现象”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其爆发有着很强的偶然性,收尾也未必如“爽文”一般有着完美结局。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几座城市多次高悬热搜榜,但更多时候是火花转瞬即逝,有的甚至还没激荡起水花,便已归于沉寂,成了旅游宣传的背景板。如天水麻辣烫从寂寂无名到“馋哭全网”,从开店潮汹涌而来到扎堆倒闭,让人直观认识到从流量到“留量”一字之差的不易。

  品牌营销是城市参与文旅竞争的基本功,理应得到重视。文旅也需要打造网红,但网红不是文旅的全部。一个旅游目的地的长期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寄托于一两个文旅局长或者网红的“出圈”。吸引八方来客,做大文旅流量,是且仅是第一步。各地尽管可以蹭个热点、凑个热闹,顺势为自己宣传一把,但在流量之外,还是要呼唤多一点“长期主义”的耐心、多一分“静水流深”的稳健,以松弛感、平常心回归到旅游产品的打磨、旅游消费环境的优化改善中去。

  说到底,“拼”文旅也需要一个靠谱姿势。文旅发展到最后,“拼”的不是网红爆款、不是表面热闹,而是内功、耐心和定力,这份清醒更值得各地好好体悟。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