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想法也能被吸收进法律!在2024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一条立法修改建议由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提出,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吸收。基层的声音被听到、被重视、被吸收,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壮阔征程镌刻坚实步伐。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回望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以有效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人大对外交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成效。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28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意见建议7万多条,凝聚立法共识;就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解决急难愁盼;执法检查邀请人民群众、基层工作人员等座谈交流,倾听真实感受……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维护人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听民声,纳民意,汇民智,聚民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上的显著优势愈发彰显。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进入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转化为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从村民扫“代表码”提出建议,到网友通过领导留言板建言献策,再到市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越来越多。一份份建议落地、一次次调研推进,体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紧密融合,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不断向前。事实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