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人口双向自由流动,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新时代绘就城乡融合的美好画卷,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壮大县域经济。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在县域,要着力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二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强化县乡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县域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培育都要重视扩大就业容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四是实现精准治理。要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层治理要联系实际,明确责任,细化实化抓手,要到底到边、见事见人,久久为功。
近年来,辽宁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注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增强产业支撑、促进城乡融合、推动改革创新。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中,应积极发挥作用。大连民族大学连续十余年帮扶地处武陵山片区的贵州省铜仁市,通过技术转化帮扶当地油茶产业发展,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