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有关民营经济立法的话题,仍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新增了“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等多项规定,引发各方热议。
结合此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相关精神,舆论普遍认为,二审稿进一步将党中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条款。这场“政策入法”的立法实践,正在为我国民营经济打造“带牙齿”的制度保障。
多位民营经济领域代表委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与市场信心重构的关键期,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速出台,有望让民营企业吃下更多“定心丸”,广大民营企业家大胆闯、放心干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
回顾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一路上少不了各种磕磕碰碰,既有鲜花掌声,也有荆棘曲折,但民营企业韧性强、活力足,在市场风雨的洗礼中完成了一次次蜕变与进化,它们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更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从科创常青树华为到大模型新锐DeepSeek,从深耕传统农业的新希望到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用实际行动标注了中国经济的新高度。
今天的民营企业,步入了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部考验和内需不足的现实挑战,稳定市场预期成为重中之重。全国工商联的一项调研显示,有72%的民营企业最担忧的是“政策不可持续”,而立法正是破解这一焦虑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