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广西宾阳县委书记在该县的一次公务会议上,给参会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至少要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第一个是DeepSeek(深度求索),第二是豆包。“如果你的能力强点,你就多学点,但是至少要会两个。”
有意思的是,也是这几天,浙江义乌老板娘利用DeepSeek卖空小商品的新闻,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只会讲中文的老板娘,通过“AI数字人”技术,立马化身能讲36国语言的“数字老板娘”,在赛博空间里流利地推销自家商品。而且,在智能软件的加持下,老板娘只要在镜头前说“123”,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产品介绍和文案,还不忘配上外国客户喜欢的背景音乐,主打一个贴心。智能的产品,配上周到的服务,让义乌老板娘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这两则新闻看似不太相关,实际上暗合内在逻辑。当义乌老板娘都已经开始变身“数字达人”,熟练地利用人工智能来做生意,负有治理之责的基层干部又怎能自外于汹涌的人工智能浪潮?从这个视角看,引导当地基层干部拓宽视野,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应时之举,是一种自我督促、自我鞭策,值得点赞。
在数字化浪潮下,AI已发展成一种强大的智能工具。基层干部承担着服务群众的具体职责,善于学习和运用AI这个工具,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例如,在城市治理中,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测交通拥堵,提前规划疏导方案;在司法审判中,AI可以智能识别提取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自动推送关联法条和类案,并依据历史量刑数据推荐量刑,辅助法官作出精准高效的判决,大大减少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灾害防控、气象预测、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AI几乎都能提供“最强大脑”的智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