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土”能招财?别为情绪价值交智商税

2025-02-27 07:05 来源:光明网

  有网店兜售“银行土”,还宣称发财率达999.999%?

  据澎湃新闻报道,从银行网点附近挖取的泥土被标榜有“聚财”的玄学功效,有网店在肆意兜售。这一怪象在多个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存在,且受到部分年轻人的追捧。受访学者表示,售卖“银行土”不仅涉嫌欺诈,还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失,同时在购买过程中会泄露个人隐私,建议大家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要盲目追求这些没有实际效果的玄学物品。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一捧普通的泥土被贴上“银行土”的标签后,摇身一变竟成了“招财神器”。社交平台上,“银行土”销量动辄上万件,年轻人趋之若鹜,评论区充满对“暴富”的期待。但剥开玄学的外衣,这不过是商家利用焦虑编织的生意经,消费者掏钱买的不是财运,而是一份昂贵的心理安慰。

  财富焦虑与玄学消费的合谋,正在制造一场荒诞的狂欢。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收入瓶颈和生活不确定性,试图抓住一切可能的“救命稻草”。当科学无法提供即时答案,玄学便成了情绪出口。商家深谙此道——将银行这一财富象征与泥土强行绑定,赋予其“聚财”的玄学属性,再辅以五行理论、风水仪式,一套看似严谨的“致富逻辑”就此诞生。

  事实上,不管说得多么玄乎,“银行土”都经不起尝试推敲。“银行土”与普通泥土在成分上毫无区别,既不含有“财气分子”,也不可能改变磁场。更讽刺的是,很多银行门前根本没有裸露土壤,商家宣称的“深夜取土”视频,可能是自导自演的营销戏码。

  这场闹剧背后,暗藏的风险与代价显而易见。消费者花费数十元至数百元购买的,可能只是路边随手挖来的普通泥土,而商家要求购买者提供的房屋格局、大门朝向等隐私信息,却成了数据安全的隐患。同时,过度私自挖掘公共绿化带土壤的行为涉嫌违法。《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破坏公共绿化设施需承担法律责任。

  玄学消费的本质,是用虚幻的掌控感对冲现实的无助感。这种心理与购买水晶手串、预约塔罗占卜如出一辙——它们不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却通过仪式感和社交话题,制造短暂的安慰剂效应。商家正是利用这种矛盾心理,将情绪价值包装成商品,让消费者为概率意义上的“可能性”买单。

  破解这场“泥土换钞票”的游戏,需要回归理性与常识。财富积累从来不是玄学问题,而是能力、机遇与努力的叠加。与其将希望寄托于一袋来路不明的泥土,不如投资于自我提升:学习理财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关注市场动态,这些才是真正的“生财土壤”。社会也需正视年轻人的焦虑,通过完善就业支持、减轻生活成本等实际举措,减少“玄学依赖”的生存空间。

  当商家鼓吹“银行土”能让人“躺赢”时,不妨想想:若泥土真能招财,最先发财的应该是天天扫地的保洁阿姨,而非兜售泥土的网红博主。生活的答案,从来不在玄学的锦囊里,而在脚踏实地的行动中。与其交“智商税”求心理慰藉,不如用这份钱和时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买“银行土”能招财?别为情绪价值交智商税

2025年02月27日 07:05   来源:光明网   陈广江

  有网店兜售“银行土”,还宣称发财率达999.999%?

  据澎湃新闻报道,从银行网点附近挖取的泥土被标榜有“聚财”的玄学功效,有网店在肆意兜售。这一怪象在多个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存在,且受到部分年轻人的追捧。受访学者表示,售卖“银行土”不仅涉嫌欺诈,还可能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失,同时在购买过程中会泄露个人隐私,建议大家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要盲目追求这些没有实际效果的玄学物品。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一捧普通的泥土被贴上“银行土”的标签后,摇身一变竟成了“招财神器”。社交平台上,“银行土”销量动辄上万件,年轻人趋之若鹜,评论区充满对“暴富”的期待。但剥开玄学的外衣,这不过是商家利用焦虑编织的生意经,消费者掏钱买的不是财运,而是一份昂贵的心理安慰。

  财富焦虑与玄学消费的合谋,正在制造一场荒诞的狂欢。年轻人面对就业压力、收入瓶颈和生活不确定性,试图抓住一切可能的“救命稻草”。当科学无法提供即时答案,玄学便成了情绪出口。商家深谙此道——将银行这一财富象征与泥土强行绑定,赋予其“聚财”的玄学属性,再辅以五行理论、风水仪式,一套看似严谨的“致富逻辑”就此诞生。

  事实上,不管说得多么玄乎,“银行土”都经不起尝试推敲。“银行土”与普通泥土在成分上毫无区别,既不含有“财气分子”,也不可能改变磁场。更讽刺的是,很多银行门前根本没有裸露土壤,商家宣称的“深夜取土”视频,可能是自导自演的营销戏码。

  这场闹剧背后,暗藏的风险与代价显而易见。消费者花费数十元至数百元购买的,可能只是路边随手挖来的普通泥土,而商家要求购买者提供的房屋格局、大门朝向等隐私信息,却成了数据安全的隐患。同时,过度私自挖掘公共绿化带土壤的行为涉嫌违法。《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破坏公共绿化设施需承担法律责任。

  玄学消费的本质,是用虚幻的掌控感对冲现实的无助感。这种心理与购买水晶手串、预约塔罗占卜如出一辙——它们不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却通过仪式感和社交话题,制造短暂的安慰剂效应。商家正是利用这种矛盾心理,将情绪价值包装成商品,让消费者为概率意义上的“可能性”买单。

  破解这场“泥土换钞票”的游戏,需要回归理性与常识。财富积累从来不是玄学问题,而是能力、机遇与努力的叠加。与其将希望寄托于一袋来路不明的泥土,不如投资于自我提升:学习理财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关注市场动态,这些才是真正的“生财土壤”。社会也需正视年轻人的焦虑,通过完善就业支持、减轻生活成本等实际举措,减少“玄学依赖”的生存空间。

  当商家鼓吹“银行土”能让人“躺赢”时,不妨想想:若泥土真能招财,最先发财的应该是天天扫地的保洁阿姨,而非兜售泥土的网红博主。生活的答案,从来不在玄学的锦囊里,而在脚踏实地的行动中。与其交“智商税”求心理慰藉,不如用这份钱和时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