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是一种依靠技术赋形的想象力生产。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作品,它不仅通过可以媲美好莱坞电影工业生产模式的技术革新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景观,同时也大大超越短视频时代的观众视觉感受,以巧妙的想象力重构了观众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哪吒2》不仅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重突破,还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作品。
作为一种“想象力生产”,电影的核心在于将既有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被市场接受的新叙事形态。《哪吒2》的想象力生产就主要体现在对经典文本与影视语言的创造性转化方面,即对之前文学影视中的经典形象与流行元素进行解构重组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比如主人公哪吒的“魔童”设定,不仅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哪吒之后的行为合情合理。烟熏妆、松垮裤腿及略带痞气的不羁表情正是哪吒作为魔童性格的外在表现。在《哪吒2》中哪吒是一个既会恶作剧又内心柔软,既会与命运抗争又渴望被爱,会在“身份焦虑”过程中寻找自我的“普通人”。必须承认,这个不听话的魔童是一个不省心的哪吒也是一个有魅力的鲜活哪吒,它会让观众好奇这样的哪吒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而后电影所聚焦的“家庭亲情”与个体成长相伴随的“反抗命运”主题才能够成立。应该说,这正是电影勇于突破传统和极富想象力的体现。同时,电影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神话的现代化改编也并非简单的复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视觉化转译。例如,“三头六臂”神通的设计摒弃西方机械美学,转而从敦煌飞天壁画中提取粒子特效的灵感,形成“以虚写实”的东方玄幻意境。这种化用既满足了观众对传统符号的认知惯性,又以技术奇观强化了观众的沉浸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