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一位医学博主发文,“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截至23日14时,该帖获得15.2万的点赞,近3万条评论。
而类似的新闻还不止一例。北京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分享了一段使用DeepSeek辅助诊断复杂脑瘤患者的经历,并对DeepSeek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DeepSeek在处理深入医学问题上的水平堪比省级三甲医院专家,患者可以信赖其提供的信息。
在某些层面,AI确实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甚至能取代医务工作者,给出专业的诊疗意见。再联想到湖南严禁互联网医院用AI开处方,这多少也说明,可能有些医务工作者相当倚重AI,以至于成了一个问题。
当然,现阶段就说AI能取代专业的医生肯定不现实。诊疗所依赖的经验和检查,AI都是无法现实的,比如AI怎么可能触碰患者的身体呢?所以,一些医院虽然引进了AI,但仍停留在看片、整理记录的层面,远远达不到“天塌了”的阶段。
但AI确实在相当层面解构了“专业知识”。人们过去相信像医务工作者这样的知识群体,拥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高深的专业知识。但AI客观上将之祛魅,还原成最原始的样子——信息,只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构建出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的判断。
这也不仅仅是医疗,几乎所有被AI入侵的领域,都在经历专业知识的解构。比如人们恍然发现AI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原来带有某种玄学、天才意味,惯于用“惊风雨”“泣鬼神”这种神秘色彩渲染的文学写作,竟然也可以由AI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