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门诊候诊时,“先到反后诊”现象被不少人吐槽。据《工人日报》报道,为提升就医体验,浙江宁波探索统一门诊叫号规则,在综合考量患者、医生、医院等多方利益的情况下,引入“迟到规则”,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070785个,比上年增加37867个,其中医院38355个,比上年增加1379个,相比过去显著缓解了就医供需矛盾,但在国人重视健康问题的今天,特别是三甲医院门诊服务供给在高峰时段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于是出现“叫号矛盾”。
一边是部分患者提前预约挂号,按照预约时间前往门诊就医,看似没有问题;一边是部分患者先到医院就诊,但因预约号码排序靠后,被预约号码靠前的患者“插队”,“先到反后诊”引发不满。这种现象存在于很多医院,不少患者都有过体验。究竟是“先到先诊”还是“预约优先”,在患者中存在争议。
部分医院采取“预约优先”有其道理,既确保了就医秩序,也兑现了预约承诺。但在实践中,就诊者未按预约时段报到的情况确实较为普遍。如果医院仍顽固坚守“预约优先”,势必影响先到门诊的患者及时就诊,也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若“先到先诊”,既能节省患者时间也能惩罚不守约定的患者。
“预约优先”规则,还造成了不良导向和恶性循环。比如有人在社交平台利用这个规则传授“快速就诊”经验:“如果挂了××医院的号,想要快速看病,就一定要迟到,如果早到了就只能干等着……”这种经验等于在引导患者“晚到先诊”,不仅浪费了早到患者的时间,也容易造成预约患者不守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