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缓缓驶入哈尔滨西站,返乡总是更多一些喜悦。踏上站台,鼻腔被冻住只在一瞬间,空气中有一种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这是我到北京读书、工作的第10年。这个春节与以往有所不同,“冰城”哈尔滨迎来亚冬盛会,我也有幸成为新华社哈尔滨亚冬会报道团的一员,以全新的视角感受我的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尔滨”。
从2015年到北京上大学起,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全家一起到中央大街散散步,即便是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天也不例外,如同一种“仪式感”。
蛇年新春,年味儿与亚冬会交织相融,中国结、红灯笼点缀着这条由“面包石”铺就的中央大街,远处不时响起悠扬的小提琴声勾勒出城市的浪漫,“冰晶蓝”“丁香紫”“兴安绿”“丰登黄”四大亚冬会主题色系构成主色调,“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主题口号早已深入人心。
雪韵丁香,绽放“冰城”。
亚冬会开幕式上,丁香花除了是主火炬塔的造型之外,也作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融入文艺演出部分。气息总能留给人最深刻的记忆,丁香花的芬芳便是如此,每当在北京街头偶然闻到丁香花香,我都会驻足停留。
有一天早上,在去主媒体中心的路上,看到了冰球组同事的一篇稿子《亚冬会|冰上雪》。中国男子冰球队在对阵实力强劲的哈萨克斯坦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守门员孙泽浩频频化解危机。稿子中写道:“中国队的门前,一次次被双方冰鞋下的利刃划过,而这冰上的雪,就是冰刀摩擦冰面划出的冰渣聚集而成。”
中国队守门员的名字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小学时光。我想起有一位小学同学也叫孙泽浩,记忆很模糊,但有印象他后来去练冰球了。我随即给冰球组的同事发了微信,同事给我发来了他在赛后混采区接受采访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就是他,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