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一则关于“好利来通报表扬员工连续工作29小时”的新闻冲上了热搜第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通报中称两名员工“主动留店通宵制作准备情人节产品和相关工作,连续奋斗了29个小时,展现出积极主动的责任感和拼搏精神尤其突出,经市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给予每人奖励1000元,以资鼓励。” 并要求统计当天工作超过20小时的人员名单。
短短一则看似正面的表扬通报,为何能够引起轩然大波?其根本原因正是在于“29小时”这一骇人听闻的数字。在这场反对合理化加班的正名里,每一个人都是深陷于“内卷”潮流之中的挣扎者。
根据《劳动法》规定,除特殊情况外,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在这场“赞颂劳动”的闹剧中,“自愿”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新闻中的“29小时”显然已经突破了法定加班时长上限,即使员工出于“自愿”加班,公司正确的应对行为也不应该是表扬,而是应该适当予以制止。过长时间的加班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此类的默许与宣扬还会在潜移默化间助推“内卷”的洪流。
《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4年中国劳动居民周平均工作时长为49.0小时,其中46.1%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8小时。可见,每10个就业人员中,就有4-5个需要加班完成工作。在相关词条下,部分网友表示自己自愿加班是因为“如果不加班就会受到领导明里暗里的指责”“工作量比较大,不想为此拖团队的后退”“公司内部竞争压力大,不想因此被裁员”。而当问起加班的感受时,“劳累”“压力大”“亚健康”频频跃然纸上。可见,加班已然成为了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内卷”正在试图让加班合理化,一旦达成某种共识,洪流就会席卷每一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