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暖,太湖南岸杨溇村的“不须归”民宿前厅,一片欢声笑语。民宿负责人朱忠林介绍,春节假期,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体验“滨湖六村”慢生活,民宿基本满房。
“滨湖六村”不是一个村,而是浙江湖州市吴兴高新区幻溇、许溇、杨溇与织里镇义皋、庙兜、伍浦6个行政村的统称。2020年,太湖进入10年退捕期。习惯“靠水吃水”,六村如何转型发展?
单个村产业“小、散、弱”,招商引资难成气候;各自为营,容易造成同质化发展。得益于湖州“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项目支持,区、乡镇、村干部多次商讨,决定合六为一,出台组团发展专项规划,“先连通,再差异化发展,构建一个大景区”。
抱成团更有奔头,干起来也更有劲头。不到两年,贯通六村的绿道正式建成。怎样聚人气?幻溇村主打“食”业态,“一里飨”美食街上,10多家餐饮店可容纳2000人同时用餐;杨溇村主打“宿”经济,游客游览南太湖后就近过夜……基于各村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联村开发,既有效避免了“内卷式”竞争,也让各村各展其长。
善于“错位”是前提,实现“抱团”是目的。结合低空经济、房车休闲等现代旅游业态,六村不断拓展研学、团建线路,共同打造太湖溇港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从整体看,六村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凝聚共建共享合力;从个体看,一些村过去发展滞后,通过组团增强对社会资本、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善借他力补己短板。义皋村集体收入从排名垫底到榜首,正是联建促共赢、携手奔共富的生动写照。乡村组团发展,把资源集聚起来,在握指成拳、穿点成线中实现产业联动,激发了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