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跨文化传播交汇点

2025-02-14 06:59 来源:南方日报

  “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随着动画电影《哪吒2》全球爆红,相关话题备受网友热议。

  翻译是语言的桥梁,其基本标准是“信达雅”,即忠于原文、通顺流畅、文辞优雅。“急急如律令”源自中国道教文化,意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由于外国受众缺少相关文化背景,若是直译,可能会让人不明所以;若是意译,又似乎少了些原汁原味。

  从《流浪地球2》向世界展示中国想象力,到《黑神话:悟空》尽显东方美学魅力;从潮汕英歌以“飒”圈粉,到“非遗春节”燃爆海外;从“文化新三样”乘风破浪,到“中国游”持续升温……这些年,无论是能见度还是感召力,中华文化的出圈出彩有目共睹。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也是乘势而上的重要契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走向世界也需“功夫深”。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如何从差异中找准共通点?许多成功先例都能带来启示。比如,潮汕英歌节奏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英雄主义色彩拉满,其审美价值超越了语言本身;舞剧《咏春》以中国功夫为媒,创新性地融合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其观赏性和感染力足以打破文化壁垒;中国网络文学自带“网感”、故事精彩,题材类型多元,被不同地域的海外读者“催更”,充分印证讲故事是最佳的传播方式。刚刚突破100亿票房的《哪吒2》也是如此:尽管一些欧美观众不太熟悉这一神话形象,他们从“不认命”的哪吒身上找到了情感共鸣。

  合异之道,要点有二:“以我为主”和“换位思考”。前者强调的是巩固文化主体性,摆脱“他者叙事”的困境,毕竟,没有谁比我们更熟悉、更深爱自己的文化,刻意迎合西方审美并不可取。去年春节期间,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发音更接近汉语的“Loong”,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西方文化视野中,“Dragon”代表着邪恶与凶猛,与中国龙的精神属性相去甚远。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源自中文的词汇被牛津词典收录,也折射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显著增强。

  “换位思考”则主打一个精准。若是一味“自说自话”,注定难以传得开、叫得响。唯有充分了解目标受众,尊重双方在文化、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消弭“距离感”,形成“自己人效应”。应当看到,差异不一定天然构成沟通障碍,有时恰恰还是趣味所在。当然,还要看到,汉语是一种高语境语言,既有“言内之义”,也有“言外之意”,既有其“形”,更具其“神”。此外,与异质文化对话交流时,如何将本土文化中的抽象符号具象化,用相对贴切的概念进行转译,尽量避免理解偏差、语义折损,同样值得深入探讨。

  文化出海,扬帆正当时。发挥真诚的力量,展示认同的力量,一个多元立体、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也必将继续闪耀世界舞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找准跨文化传播交汇点

2025年02月14日 06:59   来源:南方日报   钟颐

  “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随着动画电影《哪吒2》全球爆红,相关话题备受网友热议。

  翻译是语言的桥梁,其基本标准是“信达雅”,即忠于原文、通顺流畅、文辞优雅。“急急如律令”源自中国道教文化,意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由于外国受众缺少相关文化背景,若是直译,可能会让人不明所以;若是意译,又似乎少了些原汁原味。

  从《流浪地球2》向世界展示中国想象力,到《黑神话:悟空》尽显东方美学魅力;从潮汕英歌以“飒”圈粉,到“非遗春节”燃爆海外;从“文化新三样”乘风破浪,到“中国游”持续升温……这些年,无论是能见度还是感召力,中华文化的出圈出彩有目共睹。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也是乘势而上的重要契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走向世界也需“功夫深”。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如何从差异中找准共通点?许多成功先例都能带来启示。比如,潮汕英歌节奏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英雄主义色彩拉满,其审美价值超越了语言本身;舞剧《咏春》以中国功夫为媒,创新性地融合传统武术与当代舞蹈,其观赏性和感染力足以打破文化壁垒;中国网络文学自带“网感”、故事精彩,题材类型多元,被不同地域的海外读者“催更”,充分印证讲故事是最佳的传播方式。刚刚突破100亿票房的《哪吒2》也是如此:尽管一些欧美观众不太熟悉这一神话形象,他们从“不认命”的哪吒身上找到了情感共鸣。

  合异之道,要点有二:“以我为主”和“换位思考”。前者强调的是巩固文化主体性,摆脱“他者叙事”的困境,毕竟,没有谁比我们更熟悉、更深爱自己的文化,刻意迎合西方审美并不可取。去年春节期间,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发音更接近汉语的“Loong”,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西方文化视野中,“Dragon”代表着邪恶与凶猛,与中国龙的精神属性相去甚远。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源自中文的词汇被牛津词典收录,也折射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显著增强。

  “换位思考”则主打一个精准。若是一味“自说自话”,注定难以传得开、叫得响。唯有充分了解目标受众,尊重双方在文化、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消弭“距离感”,形成“自己人效应”。应当看到,差异不一定天然构成沟通障碍,有时恰恰还是趣味所在。当然,还要看到,汉语是一种高语境语言,既有“言内之义”,也有“言外之意”,既有其“形”,更具其“神”。此外,与异质文化对话交流时,如何将本土文化中的抽象符号具象化,用相对贴切的概念进行转译,尽量避免理解偏差、语义折损,同样值得深入探讨。

  文化出海,扬帆正当时。发挥真诚的力量,展示认同的力量,一个多元立体、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也必将继续闪耀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