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25-02-07 07:24 来源:人民日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历蛇年新春到来之际,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双河广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春节庙会。在热闹的庙会现场,我真切感受到,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肯尼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真诚而热烈。

  肯尼亚性别平等、文化艺术和遗产部常务副部长巴希尔出席春节庙会。她告诉我,中国传统文化令她印象深刻。她用毛笔在红色宣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福”字。“参加春节庆祝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繁荣与希望。”她说,春节庙会不仅是一场节日庆祝,更是深化肯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迪是一位12岁的中肯混血女孩,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她7岁时偶然接触到古筝,此后一直通过网络向远在中国的老师学习古筝演奏。2023年12月,文迪在中肯建交60周年招待会上演奏了中国民乐《香山射鼓》,赢得阵阵掌声。如今,她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童星。在今年的春节庙会上,文迪用古筝演奏了中国乐曲,还自信大方地演唱了中文歌曲《有你就幸福》。

  还有很多像文迪这样热衷中国文化的肯尼亚人。在非洲大陆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2024年有22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男生喜欢舞龙舞狮,短短几年,孔子学院已有两条“金龙”和六只“雄狮”,他们常常踩着非洲特色的欢快鼓点,舞动在内罗毕的春节庆典上。女生钟爱优雅的中国舞蹈和美丽的汉服,她们表演的《天宫舞曲》令中国网民印象深刻。

  来自中国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们是今年春节庙会最受追捧的对象,他们的精彩表演博得肯尼亚粉丝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不少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现场拜师。肯尼亚功夫武术联合会主席恩琼格就是其中一位铁杆粉丝,他坚持习武30年,并在当地推广中国功夫,教过的学员达4000多名。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后的文艺演出中,恩琼格和两名弟子表演了中国武术。他说,那是他永生难忘的高光时刻。

  作为一名外交官,我走过世界许多地方。无论在哪里,如期而至的春节,总能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当地民众带来美好祥和,凝聚起各国人民团圆、祈福、迎新的共同愿望和心声。“春节”申遗成功,为促进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注入活力。中国愿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与世界各国分享喜悦与和谐。

  (作者为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25年02月07日 07:24   来源:人民日报   郭海燕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绚丽多彩的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历蛇年新春到来之际,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双河广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中国春节庙会。在热闹的庙会现场,我真切感受到,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肯尼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真诚而热烈。

  肯尼亚性别平等、文化艺术和遗产部常务副部长巴希尔出席春节庙会。她告诉我,中国传统文化令她印象深刻。她用毛笔在红色宣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福”字。“参加春节庆祝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繁荣与希望。”她说,春节庙会不仅是一场节日庆祝,更是深化肯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文迪是一位12岁的中肯混血女孩,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她7岁时偶然接触到古筝,此后一直通过网络向远在中国的老师学习古筝演奏。2023年12月,文迪在中肯建交60周年招待会上演奏了中国民乐《香山射鼓》,赢得阵阵掌声。如今,她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童星。在今年的春节庙会上,文迪用古筝演奏了中国乐曲,还自信大方地演唱了中文歌曲《有你就幸福》。

  还有很多像文迪这样热衷中国文化的肯尼亚人。在非洲大陆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2024年有220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男生喜欢舞龙舞狮,短短几年,孔子学院已有两条“金龙”和六只“雄狮”,他们常常踩着非洲特色的欢快鼓点,舞动在内罗毕的春节庆典上。女生钟爱优雅的中国舞蹈和美丽的汉服,她们表演的《天宫舞曲》令中国网民印象深刻。

  来自中国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们是今年春节庙会最受追捧的对象,他们的精彩表演博得肯尼亚粉丝的热烈欢呼和阵阵掌声,不少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现场拜师。肯尼亚功夫武术联合会主席恩琼格就是其中一位铁杆粉丝,他坚持习武30年,并在当地推广中国功夫,教过的学员达4000多名。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后的文艺演出中,恩琼格和两名弟子表演了中国武术。他说,那是他永生难忘的高光时刻。

  作为一名外交官,我走过世界许多地方。无论在哪里,如期而至的春节,总能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当地民众带来美好祥和,凝聚起各国人民团圆、祈福、迎新的共同愿望和心声。“春节”申遗成功,为促进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注入活力。中国愿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与世界各国分享喜悦与和谐。

  (作者为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