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还可以这样过

2025-02-05 10:07 来源:光明日报

  在中国,年俗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沉淀,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春节期间,人们用年画、剪纸、春联、福字装点家园,以庙会、拜年、年夜饭、守岁等活动欢庆新春,其中,年夜饭作为家庭过年的核心仪式,象征着团圆,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期许。

  然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过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曾经以家族团聚为主的年俗活动,因家庭结构的转变,逐渐转向家庭与社会并重。过年不再局限于家庭私密空间或亲戚邻里之间,而是逐渐拓展到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管理者积极作为,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的年节氛围,吸引大家走出家门,在新年俗中感受别具一格的年味儿。

  近年来,迎春游园活动的热度持续攀升。以“圆明园里过大年”主题活动为例,去年春节期间,该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园区通过组织国货老字号展示、数字体验文化空间、民俗活动、传统美食赏鉴、大年市集、宫廷游艺、非遗展演等文化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个多样态的民间庙会活动空间。游客们对此赞不绝口,认为现在过年有了新的去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窝在家里吃喝、走亲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并越办越好,让大家在春节期间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尽情走出来,享受节日的欢乐。今年春节期间,各地城市公园早早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园内的文化集市精彩纷呈,游园迎春的热度不断高涨。

  文化场馆也成为人们过年的热门选择。春节期间,各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过节不闭馆、服务不打烊,持续举办各类新春主题活动。在浙江,全省各级公共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200个,活动392个,共计1889场次。其中,“观茶: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展出故宫博物院100多件套精品文物;宁波博物馆举办的“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国内首次同时展示陆丝、海丝和中国大运河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展览,汇聚全国39家文博单位481件(套)重磅文物;良渚博物院举办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汇聚了9省21家文博单位175件/组文物,包括58件/组国家一级文物和1件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这些展览不仅品位高,而且互动性强,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冰雪旅游过年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选择。京津冀地区推出的“乐享京津冀,冰雪过大年”系列文旅活动,主会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如意广场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演和文艺展演相得益彰。分会场翠云山冰雪世界的冰雪嘉年华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冰雪市集、戏雪乐园、激情滑雪秀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在东北地区,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祭天醒网仪式和冬捕活动,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渔猎文化;哈尔滨第四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冰雕雪塑和各类表演,将冰雪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年俗的兴起反映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文化场馆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备,软件服务不断优化。如今,文化场馆不仅馆藏丰富,还配备了专业的讲解人员、先进的多媒体展示设备以及多样化的互动体验设施。春节期间,精心策划的各类活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从“有文化设施”到“有优质文化服务”的转变,让文化场馆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年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新年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春节生活,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拥抱这些变化,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年味儿在新的形式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作者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年还可以这样过

2025年02月05日 10:07   来源:光明日报   冯 莉

  在中国,年俗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沉淀,已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春节期间,人们用年画、剪纸、春联、福字装点家园,以庙会、拜年、年夜饭、守岁等活动欢庆新春,其中,年夜饭作为家庭过年的核心仪式,象征着团圆,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期许。

  然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过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曾经以家族团聚为主的年俗活动,因家庭结构的转变,逐渐转向家庭与社会并重。过年不再局限于家庭私密空间或亲戚邻里之间,而是逐渐拓展到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管理者积极作为,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的年节氛围,吸引大家走出家门,在新年俗中感受别具一格的年味儿。

  近年来,迎春游园活动的热度持续攀升。以“圆明园里过大年”主题活动为例,去年春节期间,该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园区通过组织国货老字号展示、数字体验文化空间、民俗活动、传统美食赏鉴、大年市集、宫廷游艺、非遗展演等文化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个多样态的民间庙会活动空间。游客们对此赞不绝口,认为现在过年有了新的去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窝在家里吃喝、走亲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举办并越办越好,让大家在春节期间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尽情走出来,享受节日的欢乐。今年春节期间,各地城市公园早早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园内的文化集市精彩纷呈,游园迎春的热度不断高涨。

  文化场馆也成为人们过年的热门选择。春节期间,各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过节不闭馆、服务不打烊,持续举办各类新春主题活动。在浙江,全省各级公共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200个,活动392个,共计1889场次。其中,“观茶: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展出故宫博物院100多件套精品文物;宁波博物馆举办的“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国内首次同时展示陆丝、海丝和中国大运河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展览,汇聚全国39家文博单位481件(套)重磅文物;良渚博物院举办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汇聚了9省21家文博单位175件/组文物,包括58件/组国家一级文物和1件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这些展览不仅品位高,而且互动性强,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冰雪旅游过年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选择。京津冀地区推出的“乐享京津冀,冰雪过大年”系列文旅活动,主会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如意广场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演和文艺展演相得益彰。分会场翠云山冰雪世界的冰雪嘉年华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冰雪市集、戏雪乐园、激情滑雪秀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在东北地区,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祭天醒网仪式和冬捕活动,展示了当地独特的渔猎文化;哈尔滨第四十一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冰雕雪塑和各类表演,将冰雪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年俗的兴起反映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文化场馆的硬件设施日益完备,软件服务不断优化。如今,文化场馆不仅馆藏丰富,还配备了专业的讲解人员、先进的多媒体展示设备以及多样化的互动体验设施。春节期间,精心策划的各类活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从“有文化设施”到“有优质文化服务”的转变,让文化场馆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年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新年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春节生活,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拥抱这些变化,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年味儿在新的形式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作者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