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博主潘宏因给阿拉斯加犬“艾特”洗澡意外致其死亡,争议不断并被推上热搜,“训犬师”这一职业也进入大众视野。据媒体调查发现,当下训犬市场乱象丛生,从对宠物狗的行为纠正,到驯犬师的专业培训,再到市场宣传,问题多多。
宠物早已成为人类难以割舍的陪伴,心心念念,朝夕相处,不可分离,由此也催生了火爆的宠物市场。而作为市场的一个分支,宠物行为训导近几年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一方面,宠物属于居家动物,每天要和人生活在一起,其行为多一点规范、标准化,无疑会带来很多便利;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下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即更喜欢看到乖巧、可爱、有亲和力的萌宠。当然,也不排除对一些“不听话”宠物的规训等等。
然而,需求旺盛并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从媒体调查可见,很多宠物学校的实操行为,与其标榜的动物爱护理念南辕北辙。不管是“纠正习惯”,比如重塑动物进食认知,改变攻击性的护食行为,再如培养正确的啃咬习惯,养成良好排泄习惯,还是“技能训练”,比如训练狗狗接飞盘、提篮子等等,在招徕生意的宣传上,表现得非常温和、耐心,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机构、训犬师等,不外乎殴打一法,或者像潘宏直播出来的那样,把狗狗的嘴巴用胶条缠上等等。
如此训导,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宠物良好的习惯、优雅的行止,还不如说是一种虐待,而且这些法子似乎并不能实现标榜的目标。
事实上,宠物市场的爆火已经在促成各种分工以及规范的成型。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修订版)》,已把“宠物训导师”单独列行。此外,2023年,人社部也曾颁布宠物训导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只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宠物训导行业仍未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仍呈现出一种粗放、简陋的发展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