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春旅途,感受活力中国

2025-01-27 06: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乙巳蛇年春节,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消费者出游意愿高涨,国内游、出入境游均呈增势,中国游客在全球各地喜迎春节,外国人也来中国体验春节文化。

  连日来,全国多地纷纷“上新”春节文旅产品。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日前启动,春节消费月期间,各地将结合冬季及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特点,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为百姓提供实惠便利的文旅体验。

  踏上新春旅途的游客,感受到的将是格外浓郁的年味。

  这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自“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上,“非遗”相关搜索量大幅增长,中国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这些都将成为这个春节假期的重要文旅吸引物。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春节“十大非遗热门玩法”包括去大理学扎染、去敦煌画壁画、到凤翔学木版年画、去武夷山体验“茶百戏”、去黄山歙县看传统鱼灯、去哈尔滨吃“非遗东北菜”、去自贡看花灯、去新疆喀什做土陶、去河南听豫剧、到胶东吃花饽饽。福建、云南、陕西等成为春节假期文旅订单“大户”。

  这是国际魅力彰显的春节。春节期间,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他们将亲身融入并体验“中国年”的独特魅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通过目的地及旅游企业提供的美食游、徒步游、古建筑游等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及舞龙、舞狮、吹糖人、猜灯谜等年俗表演,外国游客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

  旅途中的人们,在欣赏大好河山、体验多彩文化的同时,也能真切感知各地的发展变化,见证热气腾腾的中国新气象。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青山绿水更多,人们的日子更有奔头。过去的一年,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China Travel”成全球热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行走中亲眼见证了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美丽中国,并向更多人讲述今日中国。

  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旅游过年的人们或搭乘高铁、飞机,或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或畅游江河湖海,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蓬勃生机催人奋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踏上新春旅途,感受活力中国

2025年01月27日 06: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尹婕

  乙巳蛇年春节,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携程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消费者出游意愿高涨,国内游、出入境游均呈增势,中国游客在全球各地喜迎春节,外国人也来中国体验春节文化。

  连日来,全国多地纷纷“上新”春节文旅产品。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日前启动,春节消费月期间,各地将结合冬季及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特点,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为百姓提供实惠便利的文旅体验。

  踏上新春旅途的游客,感受到的将是格外浓郁的年味。

  这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自“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上,“非遗”相关搜索量大幅增长,中国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这些都将成为这个春节假期的重要文旅吸引物。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春节“十大非遗热门玩法”包括去大理学扎染、去敦煌画壁画、到凤翔学木版年画、去武夷山体验“茶百戏”、去黄山歙县看传统鱼灯、去哈尔滨吃“非遗东北菜”、去自贡看花灯、去新疆喀什做土陶、去河南听豫剧、到胶东吃花饽饽。福建、云南、陕西等成为春节假期文旅订单“大户”。

  这是国际魅力彰显的春节。春节期间,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他们将亲身融入并体验“中国年”的独特魅力。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通过目的地及旅游企业提供的美食游、徒步游、古建筑游等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及舞龙、舞狮、吹糖人、猜灯谜等年俗表演,外国游客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

  旅途中的人们,在欣赏大好河山、体验多彩文化的同时,也能真切感知各地的发展变化,见证热气腾腾的中国新气象。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青山绿水更多,人们的日子更有奔头。过去的一年,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China Travel”成全球热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在行走中亲眼见证了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美丽中国,并向更多人讲述今日中国。

  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旅游过年的人们或搭乘高铁、飞机,或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上,或畅游江河湖海,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蓬勃生机催人奋进。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