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论述了文明三要素:城市、文字和冶炼金属。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城市”。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无论塞北江南还是边疆内陆,凡有人烟之处,无不“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距今6000年前,湖南澧县城头山的先民就开始修筑城池,城市的规模与功能,工程的规划与施工,都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2019年,它和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澳门历史城区等一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明的进步,总是和城市的繁荣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遭遇过数不清的兵燹之厄与水旱之灾,但始终都能够浴火重生,且一直以它的坚固伟岸之躯,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凡烟火。然而,农耕时代的城池抵御了冷兵器的隳突,却没能挡住现代化的碾压。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批评了部分城市在古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老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老城承载着独特的地域风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纽约、东京等城市都是一样的高楼大厦,外观、风貌和规划上高度相似,唯有老城能拉开文化与地域的差别,彰显“我之为我”的独特魅力。如丽江古城的灰瓦、白墙和天井,展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平遥古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街衢对称,形成了传统礼制的格局;徽州古城民居中的马头墙、小青瓦搭配着徽州三雕,以及时常可听可赏的徽州民歌或徽剧,构成了独特的徽派韵味。其二,老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记忆。每一座老城,都是一部活生生的书,也记载着宏大的历史事件。如位于京杭大运河中心点的台儿庄古城,在数千年的航运沉淀中,产生了北方大院、江南水乡、徽派、闽南、欧式、宗教、岭南、鲁南等八种建筑风格。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又因台儿庄大战名垂青史,保留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二战遗址区,“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漫步于老城中,看见满墙的累累弹痕,能切身感受历史的枪林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