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好”的动人内核,让中国年更有世界性

2025-01-26 07:12 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大街小巷换上新年装扮,“欢欢乐乐中国年”“恭喜你发财”的歌声处处响起,神州大地已进入一片红红火火喜迎新春的气氛。在各地车站和主要交通要道上,回家过年带来的“流动史诗”仍在上演,预计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将创下历史新高。“回家过年”这一中国人提起来就带有股股暖流的词汇,在亿万人跨越山海的仪式感中,承载着对辞旧迎新、阖家团聚以及把日子过得更好的期盼。

  “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3日在辽宁考察时,在一家副食品商场与孩子们对话时的祝愿。这一幕温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连续13年,习近平总书记都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从甘肃元古堆村到辽宁祝家沟村,问得最多、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成为中国领导人特有的惯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见证着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人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这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与广大老百姓希望过更好日子的真实情感相交相融,产生出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最高领导人到无数基层干部,中国共产党人展现的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其实,中国春节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就在于此。“甜甜美美的生活”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追求的具象化表达。团圆、喜乐、安宁、幸福等要素的背后,是民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追求在春节得到集中体现,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内在统一,最终再一次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最广大老百姓的质朴追求,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判断,由此,我们得以体察春节这个内涵广阔的“中国故事”里更深刻的情感共鸣,感悟在世界变局下中国前进的底气。

  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古往今来,“过年”不仅是一个个小家的团聚,也是多地域、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联欢,“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则显示出这个国家在每一个新起点上的自我鼓舞。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底蕴的节日,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心,传递了中国社会不断自我超越的进取精神,它是一幅以发展为主轴的和平画卷。

  这种精神图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是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过去的一年,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动荡加剧,但是从各国民众层面体现出的一个共同诉求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与中国春节中展现出的价值追求是同频共振的。而中国发展最终的目的也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希望世界更加和平与和谐。在一个面临更多撕裂与分歧的世界中,春节所特有的这种精神内核无疑更加吸引人。

  随着中国春节的申遗成功,全球更多的地方开始庆祝春节。中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和“China Travel”的风靡,让更多的人来中国实地感受这一文化与民俗盛事,春节越来越从“中国时间”变成“世界时刻”。中国春节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也将越来越具有世界意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发表视频致辞,祝大家蛇年健康、幸福、繁荣、焕然一新,并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的坚定支持。

  春节寄托着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也书写着这个国家的性格与精神特质。中国奋进的脚步有温度、有情感,是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进步,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果普惠的进步。作为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春节,传递给世界的是对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期许与启航。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日子过好”的动人内核,让中国年更有世界性

2025年01月26日 07:12   来源:环球时报   

  随着大街小巷换上新年装扮,“欢欢乐乐中国年”“恭喜你发财”的歌声处处响起,神州大地已进入一片红红火火喜迎新春的气氛。在各地车站和主要交通要道上,回家过年带来的“流动史诗”仍在上演,预计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将创下历史新高。“回家过年”这一中国人提起来就带有股股暖流的词汇,在亿万人跨越山海的仪式感中,承载着对辞旧迎新、阖家团聚以及把日子过得更好的期盼。

  “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3日在辽宁考察时,在一家副食品商场与孩子们对话时的祝愿。这一幕温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连续13年,习近平总书记都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从甘肃元古堆村到辽宁祝家沟村,问得最多、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成为中国领导人特有的惯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见证着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人们不难从中感受到这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与广大老百姓希望过更好日子的真实情感相交相融,产生出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最高领导人到无数基层干部,中国共产党人展现的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其实,中国春节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就在于此。“甜甜美美的生活”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追求的具象化表达。团圆、喜乐、安宁、幸福等要素的背后,是民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追求在春节得到集中体现,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内在统一,最终再一次汇聚成国家发展的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最广大老百姓的质朴追求,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判断,由此,我们得以体察春节这个内涵广阔的“中国故事”里更深刻的情感共鸣,感悟在世界变局下中国前进的底气。

  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古往今来,“过年”不仅是一个个小家的团聚,也是多地域、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联欢,“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则显示出这个国家在每一个新起点上的自我鼓舞。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底蕴的节日,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心,传递了中国社会不断自我超越的进取精神,它是一幅以发展为主轴的和平画卷。

  这种精神图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是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过去的一年,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动荡加剧,但是从各国民众层面体现出的一个共同诉求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这与中国春节中展现出的价值追求是同频共振的。而中国发展最终的目的也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希望世界更加和平与和谐。在一个面临更多撕裂与分歧的世界中,春节所特有的这种精神内核无疑更加吸引人。

  随着中国春节的申遗成功,全球更多的地方开始庆祝春节。中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和“China Travel”的风靡,让更多的人来中国实地感受这一文化与民俗盛事,春节越来越从“中国时间”变成“世界时刻”。中国春节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也将越来越具有世界意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发表视频致辞,祝大家蛇年健康、幸福、繁荣、焕然一新,并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的坚定支持。

  春节寄托着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也书写着这个国家的性格与精神特质。中国奋进的脚步有温度、有情感,是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进步,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果普惠的进步。作为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春节,传递给世界的是对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期许与启航。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