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不但能进一步强化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责任,也能减轻家庭的养育、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公平。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要处理好两大问题:一是免费范围向哪一阶段扩大;二是如何平衡免费与质量问题,不能因免费而降低质量,而应该是在免费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对于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我国社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向上扩大,实施高中免费教育,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地区,把普通高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如陕西、内蒙古、西藏、青海等省份实施了高中阶段免学费政策。也有人支持向下扩大,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还有人希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实行15年免费教育,如陕西神木已经实行15年免费教育。
毫无疑问,实行15年免费教育,从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角度看,是最理想的。但是,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既需要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还需要考虑对受教育者选择教育的影响。如何扩大免费教育范围,需要因地制宜,从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将免费教育范围向下扩大,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当前更具现实必要性、可行性。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达到91.1%,但公办园只占幼儿园总数的45.53%,有43.77%的适龄幼儿在民办幼儿园。上幼儿园的保教费高于大学学费的现象,仍在一些地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