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运是交通运输系统压力最大的时段。1月14日,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
春节承载了中国人一年到头的期盼,回家过年成为许多在外游子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特别是今年春节假期长达8天,人们旺盛的出行需求也叠加进了返乡客流之中。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1亿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突破9000万人次,公路、水路也将迎来客流高峰。在此背景下,努力让民众买得到票、回得了家、安全出行,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担当。
“抢票”(火车票),是近年来每逢法定节假日必会冲上网络热搜榜的关键词。作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铁路因旅客输送能力远高于民航,且长短途距离均能兼顾,自然成为春运主力,解决火车票购买难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为了提升人们的购票体验,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诸多努力。在新科技迭代发展的当下,让科技向善更好满足旅客需求,显然还有不少文章可做。如面对春运这样的超大客流和特殊情形,用好社会力量和市场化服务,确保服务器有足够冗余承载峰值需求,保证铁路12306系统的正常使用。
除了优化购票体验,精准匹配旅客出行需求也能更好解决买票难题。比如解决短途票、区间票不如全程票好买问题,让运力动态调配更加合理;比如释放更多线路夜间窗口期,加开“红眼高铁”,提供更加合理的中转联程线路。这些人力难以解决的需求,可以积极借力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新科技,尽可能让每一个座位都不被闲置。最新的改进措施是,铁路部门将根据12306系统上的候补人数酌情考虑增加车次,让更多买不到票的旅客能够顺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