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让消费券的“肥水”流向黄牛的“私田”

2025-01-06 08:12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决不能让消费券的“肥水”流向黄牛的“私田”

2025年01月06日 08:12   来源:羊城晚报   李英锋

  天津发放餐饮、文旅消费券,累计额度达1600万元;海南三亚投入7450万元开展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广州陆续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近期,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被“黄牛”“截胡”,在网络平台上倒卖;还有一些“黄牛”勾结商家,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骗取补贴。(1月4日《工人日报》)

  消费券是发给消费者的,但消费者却难以抢到,且越是紧俏的消费券,消费者抢到的难度就越大。消费者抢消费券的堵点、难点主要拜“黄牛”所赐,一些“黄牛”在消费券上发现“商机”,把手伸向消费券,通过有偿代抢、“截胡”、赚差价或与商家“合作”虚假消费骗取补贴等方式薅消费券的羊毛,挤占了消费者的自主得券、用券机会,加重了消费者的用券负担。

  各地发放消费券的目的是惠及民众,激励、引导民众消费,活跃市场。如果消费券的优惠被“黄牛”或不良商家以作弊的手段拿走一大部分,包含消费券要素的市场秩序就会被破坏,提振消费的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吃亏的是政府和消费者。

  消费者抢不到紧俏的消费券,黄牛却能轻松抢到,甚至还能抢异地消费券,有的是凭借手速和经验,但更多的则凭借外挂软件。不少黄牛抢消费券的伎俩与抢火车票、博物馆门票等相对稀缺票券资源的伎俩如出一辙,其作弊手段不外乎利用外挂软件提前定时、自动抢单、模拟抢单、操控多台设备、密集发送请求、绕开验证或防御系统、模拟IP地址、修改定位等。

  决不能让代抢、转售消费券成为一门生意,决不能让消费券的“肥水”流向黄牛的“私田”。黄牛魔高一尺,相关防御机制就应道高一丈。消费券发放管理部门应瞄准黄牛抢券问题,进一步优化消费券管理系统,完善消费券领取和使用规则,封堵漏洞,在领券和用券环节加强对用户的身份审核验证,通过强制刷新IP地址、禁止隔空刷码等措施或要求给有偿代抢、异地代抢戴上“紧箍”,利用大数据监测+人工核查的方式实现对消费券的全流程监管,建立消费券使用追溯机制,发现异常交易信息及时处置,并对违规用户采取“拉黑”措施。相关平台应拦截、屏蔽黄牛代抢、转售消费券等信息。机制健全了,措施到位了,漏洞补上了,黄牛或不良商家就失去了闪转腾挪的空间。

  如果黄牛或商家薅消费券羊毛太多,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而设计、销售或使用抢券作弊软件等行为,则可能同时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近年来,各地已查办了大量此类案件。公检法等部门应持续加大对黄牛抢售消费券或利用消费券套取补贴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不法黄牛或商家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划清法律红线,充分释放法律的惩戒、震慑、警示效应。

  消费者也应增强对黄牛的警惕意识,注重保护个人信息,选择正规渠道获得消费券,自觉抵制黄牛,不参与转售消费券,发现黄牛的代抢服务、转售等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为消费券真正回归正轨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