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运费险”权益被平台取消了,一些商家也开始关闭这项服务。
运费险,全称为退货运费险。顾名思义,它就是为了退货而诞生的。确实,在电商行业还是粗放式发展的年代,没有比“包退费”更能吸引人冲动下单的理由了。毕竟有了“后悔药”,线上购物的虚拟感与不安全感大幅降低。同时,“先买回来看看”也逐渐成为不少人的网购习惯。也因此,自2010年问世以来,“运费险”广受欢迎,随后与电商行业深度绑定,并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之一。
为何几乎已成网购“标配”的运费险,如今却让有的消费者“求而不得”,也让一些商家“避而远之”?现实有些讽刺——当年为解决消费者退货难痛点的运费险,眼下反而成为了商家的痛点。
事实上,运费险从不是免费午餐。可当消费者习惯了这服“先买后退”的后悔药时,其副作用却大多由商家承担了。比如在一些服装行业,不少消费者习惯“试衣间式购物”,让商家的运营成本陡增,又有苦难言。
然而更为致命的,还是职业退货人的搅局。运费险不仅沦为其非法牟利的工具,“薅运费险”甚至发展成一条黑灰产业链。在这条链里,上游有人将“薅运费险”包装成创业项目,用刷单的蝇头小利,不断吸引着新鲜血液加入,让平台的封号惩罚沦为“无用功”。而在下游,甚至有一些快递网点与职业退货人同流合污,利用低价运费相互达成“默契”,用虚假的包裹“自销自退”,让骗取运费险的“生意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闭环。